发布时间:2022/04/13 作者:admin 阅读( 70)
喝茶,少不了茶具,没有人会否认一套功能适合茶性,外形精美洁净的茶具在饮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常喝茶的人至少会有一套心仪的茶具,或紫砂,或青花瓷,或汝窑,精心养护。泡好茶的同时精致唯美的外形也能给饮茶过程增添无限情趣与感动。
在先秦以前,茶的主要作用是羹煮食用,因此没有茶具一说,与菜碗,酒碗,基本是共用的。随着秦汉时期茶从食物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饮品,才逐渐有了茶具。西汉王褒的《童约》中,要求朴童所尽的义务中写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意思是煮茶要用专用的器具,用完后清理干净,妥善放好。可见在那时已有专用的茶具,只是还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仅限于部分讲究些的饮茶贵族间。
直到唐朝陆羽谈茶,将饮茶事明晰化,条理化,讲茶性,说泡法,精茶具,从此,饮茶专其器,成了所有人的共识,茶具因此得到蓬勃发展,在追求适应茶性,使茶性发挥色,香,味的同时也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经过数千年发展,以及从煮茶到泡茶,从蒸青到炒青的转变,茶具的器型和功用也发生着一代代的改变,但制作茶具的基础材质变化不大。
今天,用于制作茶具的材质基本有五大类,在茶桌上可适应不同的茶质和满足不同的泡茶需求
陶土是我国最早利用的材质,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饭碗到精美典雅的茶壶,历经几千年,至今依然是茶具中占据主流位置的存在。陶制茶具使用高温烧制,紧密不漏,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外形大方古朴,可以适应很多茶类的冲泡。
陶制茶具中最出名的为紫砂,紫砂茶具开始使用于北宋初期,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紫砂的泥料分为紫,红,黄,三个基泥,因矿区,矿层,烧制工艺不同而产生莫测变化。
瓷质茶具又可分为五种
青瓷:青瓷茶具如碧绿玛瑙石一般,绿中有白,半隐半透,非常具有观赏性。浙江是最有名的青瓷产地,在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使用,明朝之后,青瓷走出国门,成为中华艺术的代表品,著名的“龙泉青瓷”曾以稀世珍品的身价出口法国。
白瓷:白瓷光滑洁白,干净清雅的气息,便于观赏汤色,辨别茶品;或赋予外壁简单,绝不杂乱的图案,随时都能给人以简,和,美的感觉。
黑瓷:黑瓷茶具的特点是材质更厚重,有沉重感,保温效果好。在晚唐至宋朝时期是其巅峰时期,之后平平淡淡流传至今,在茶店,茶室,我们还经常能看见黑瓷茶具,但使用频率不如其它茶具高。
彩瓷:彩瓷茶具的代表为青花瓷,内光滑,外壁花色繁多,既要求茶具本身器型材质的完美,也要讲究绘画水平的精湛,是器与艺的完美结合体。
搪瓷:说搪瓷可能很多朋友不太明白,说个具体的就立即了然了,瓷口缸,以前前常用的物件,具体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上珐琅,特点为耐用耐摔,洁白光滑,表面图案清晰,导热快,会烫手,搪瓷不是本土产品,其最早起源于埃及,后来传入欧洲,元朝时期传入中国,建国之后我国曾大批量生产。
玻璃质地透明,形态可塑性强,价格低廉,用来制作茶叶罐时,可存放不需要转化,不怕密封,外形美观,极具观赏性的茶叶,用来泡茶时,茶叶舒展,纤毫可见,用作作品茗杯,公道杯时,360℃无死角观赏茶汤,玻璃茶具的用途,在主泡器,茶杯上不如陶制,瓷器主流,但用于制作公道杯的材质,几乎是它的天下。
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是最古老的茶具,唐宋以前,古人用来煮茶。明朝之后,由于饮茶方式由煮改变为泡,并且古人认为以金属壶煮水泡茶会影响茶质,因此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当今市面上也常能见到铜壶,铁壶等,而更多的是用来制作茶叶罐。
竹子代表着清,幽,自然。如果自然界中要说有什么植物意境最接近茶,那么就是竹。因此饮茶人多半爱竹。也乐于在茶桌上出现简单,朴素而不失情调的竹制品茶具。虽然不便用来泡茶饮茶,但辅助性的二类存在,非竹莫属。茶荷,茶桶,茶匙等很多茶具都有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