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茶叶新闻 >茶人秀秀:茶艺秀天下,文化传新知

茶人秀秀:茶艺秀天下,文化传新知

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68)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


--北宋·苏轼《汲江煎茶》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饮茶之道,皆是十分讲究情趣的,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亦偶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境界,不惟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茶道老师用瘦金体笔法写“蒙顶甘露”。研习琴棋书画,普及雅士茶道


所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而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亦自有其传统的精神。品茶之四大特色是具备:


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


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


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源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中国茶道艺术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终南隐士不还师傅,周山人,一如禅师,长安雅士薛佩生,子清姑娘在太乙峪冷香斋品茶,抚琴,弈棋,赏画。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道则更进一步,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美心修德,修习礼法,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秀秀书院)自创立十五年来,以“茶艺秀天下”为形式,“文化传新知”为目的,传绿茶、花茶、乌龙茶、长嘴铜壶等各项茶艺不遗余力,为社会各界输送茶艺人才数不胜数--像如今火遍全网的北地长安的“猫猫小可爱”,南国之地的“龙团圣雪”,皆是书院学子。“茶艺秀天下”于她们而言,是毋庸置疑地了。


然而书院所践行倡导的,又不仅在此,更在“文化传新知”,亦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八字之推行耳。


书院平日授课,即以此八字为基准。如今俱各出不得门,除网课之约,薛山长倒是日日直播教学,不曾间断的--琴是《广陵散》;棋是《当湖十局》;书是“瘦金书”,画是“听琴图”;《大唐茶诗》,《古诗词九百首》亦是从来不离口的。《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经典之作更是习之以恒,最先用功的理论指导。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素问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如此,诸学子虽足不出户,却又因网络之便,薛山长之勤,与书院雅士生活之缘分而日能有所进,于琴棋书画中获得魏晋风度风流,人生大格局眼光,宋代最高审美,诸子百家学问之熏沐,又何乐而不为呢?


","content_hash":"d265f791

点击排行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