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茶叶新闻 >《浅谈茶道》

《浅谈茶道》

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71)

浅谈茶道


什么是茶道?


所谓茶道,简言之即品茗的方法与意境。也就是说,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饮茶的感悟使人们认识到:茶是一种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这是一种大自然的杰作。因为,茶水为精,茶香为气,茶叶为神。善于饮茶的人,可使文化人多几分文人的雅趣。淡淡的茶香,可使人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向人生的千姿百态,走向性灵的净化,走向大彻大悟的生活理念。


不仅如此,善于饮茶的人,往往在心灵的深处,充满着一种清淡、静雅的意趣。最终,使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茶文化灵性。古人云:茶是儒,是仁、义、礼、智、信;茶是佛,是来世净土的精神寄托;茶是道,是乐天知足的自我心灵安慰;茶是和,充满着怡情温柔,至善至美,茶是静,充满着清淡天和,养精蓄锐。


唐宋时代,文人墨客往往在品茗中,作诗作画,蔚然成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邀请七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面饮茶,一面赏景吟诗:“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至若茶之为物”、“钟山川之灵禀”,这是古人对茶性最中肯的评说和阐述。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经常会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总之,茶叶不仅具有山川精气之灵气,而且通过饮茶和品茗,更能使饮茶人净化心灵,性情幽雅,高扬人格。一旦与友人相交,清茶一杯,细啜慢饮,相互内心之间,顿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悟。这茶的平凡,茶的质朴,茶的纯净,茶的中和,统统溶化在清心爽口的玉液之中。以便从品茗中,品出人生感悟的生活真谛和生命艰辛的韵味……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品茶与年龄、经历、心境等有关。茶须用心去品,心情浮躁者,决不能品出茶之韵味来,这与书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茶之妙趣,还在于要有投缘好友,可以无话不谈,可以掏心掏肺。佳茗三两杯,鼻闻茶汤中氤氲上升之茶香气,清芬扑面。唇齿留香,那沁入心肺舒畅感,一丝一缕地散发出来。心情在茶香中尽情地舒展放松,放松到可以斜坐仰躺,可以眯着眼睛胡思乱想。那种心知肚明却没法用言语表达之美是不易言表的。


  茶道可道,非常道。我以为品茶不是品茶本身,而是品茶时那份醇和舒淡感受与体验。真正懂得品茶,没有尘世间那些个纷纷扰扰,人生至此,已是尽美。既然已达到尽美,又可不必计较太多。在我看来,泡茶也不必这么去渴求高深道理.烫一烫,坐一坐,聊一会,看看报纸或者尝点点心,心情愉悦便是”自得其乐”了。


在泡茶或者品茶时应该是什么心态呢?


整体来说,我们在习茶时的心态应该保持“平和从容”。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饮酒必得热闹与狂放,才有点儿意思。“花间一壶酒”虽然风雅,终觉冷清,不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茶则不然,欲得其真味,须得静品。在闹哄哄的茶楼饮早茶,不过将其当成解渴的饮料罢了;在水陆陈杂的盛宴间隙喝茶,不过取其清口与助消化之功效而已。《茶录》记载:“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可见茶贵独品。人类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这一刻的领悟只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常说以茶会友,可以一起愉快喝茶的,肯定是趣味相投的朋友。不然的话,还是一起喝酒不太容易冷场。


品到一杯好茶也是造化。哼着小调儿备炭涤具,铺摆停当。约来一二知己,共品春水新茶。这边用旺炭急火煮水,那边轻启纸包便有暗香浮动。凝神定气温壶温杯、投茶注水、高冲低斟、分茶奉杯一气呵成。执杯在手,啜饮数口:微涩的、甘香的、含蓄的、清新的、妥贴的,然而是自己的。这时会蓦然了悟:在长长的一生中,这样的相会可遇而不可求。是以茶人特别惜缘,心中常念一期一会,那么,还有什么比用心泡好这道茶更重要的呢?


人生在世,少不得为稻粱谋白了少年头。但至少泡茶时不要为股市沉浮、上司的脸色与下周的考试担心。心情地享受这一刻的静虚空灵,收拾好茶具再出门打拼不迟。泡茶小事,却非常凸显个性。有人泡茶兵慌马乱,不是打翻了茶杯,就是提壶冲水淋了一桌子;而有人则气定神闲,即使偶有失误也能从容应对―――高下自分。泡茶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讲,亦即是做人的姿态。


记得时时警醒自己:习茶宗旨在于修身,故于平凡生活中争取做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才是一生所求。


","content_hash":"9cb6ed2d

点击排行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