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茶叶新闻 >“他能泡杯茶给我就很满足了”家长的一句话,让这里开了茶艺课

“他能泡杯茶给我就很满足了”家长的一句话,让这里开了茶艺课

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45)

“我的丝巾上有了5个圈圈!”“我的丝巾变成棕红色的了!”……周二下午,荔湾康迪学校的“魔法课”准时开始了。在植物染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雪糕棒、茶叶碎、微瑕丝巾、玻璃珠这些平常人眼中的“废弃物”,在特需(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学生的手中“变废为宝”,成为别具一格的植物染艺术品。


据介绍,每周,康迪学校都为学生们安排2节艺术课,除了植物染艺术,还有广彩、剪纸、泥塑等非遗项目,还因地制宜,借着周边茶叶市场“地利”,开设茶艺课程。在老师、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这群特需学生慢慢发现了生活中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让所有特需学生动起手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届魔法课!”在广州市植物染技术研究会会长黄惠雄的带领下,四张桌子一拼,十几名特需学生围坐在一起,一堂植物染艺术教学开始了:折叠白丝巾,把玻璃珠包进丝巾,用橡皮筋扎紧,再夹上雪糕棒,一个植物染作品雏形就做好了。


在广州市植物染技术研究会会员、专职课程研发老师李映达耐心的讲解下,孩子们认真地有样学样地折叠起白丝巾。“我想要一个三角形的要怎么弄?”“接下来该怎么折啊?”……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大家都动起手来。


小荃(化名)不知所措地盯着桌上的玻璃珠和皮筋,不知如何下手。李映达注意到了,上前关切地指导,把正方形的丝巾折成三角形,然后把玻璃球包在丝巾里。怕小荃看不懂,她放慢速度,一边解说,一边演示。近距离看到演示,小荃也慢慢一步一步学着叠起来,虽然她的动作缓慢,看起来有点吃力,但最终完成了折叠。“真棒!”老师们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指,小荃也自豪地向大家挥了挥手。


当大家都完成了植物染模型的制作,黄惠雄和李映达帮助学生们将完成的作品浸在茶水中染色。不一会,学生们陆续展开白丝巾时,茶水在丝巾上留下了棕红色的花纹。他们高兴地举起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茶文化课程为学生带来改变


记者了解到,康迪学校开设了不少艺术课堂,而广州艺术博物院的“乐善学堂——四季缤纷植物染”是一次新的尝试。黄惠雄介绍,植物染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此次为康迪学校特需学生定做植物染艺术课程,不但能为特需儿童少年素质教育和康复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产生探索生活的乐趣,也培养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些雪糕棒、茶叶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料,在家庭生活中都能接触到,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能让他们在制作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做成的工艺品,也可以送给家人朋友,一举多得。”


李映达表示,此前研究会曾为自闭症儿童开展过艺术课程,这次是第一次进特殊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实现艺术教育效果,我们根据康迪学校的学生的特点,专门制作了教学计划,并专门为课程画了漫画海报,通过活泼易懂的漫画教学形式,让孩子们更容易接收到信息。”


据康迪学校校长邓达莉介绍,康迪学校目前在册学生91人,以中重度心智障碍儿童青少年为主。在教育方面,学校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少具有芳村板块地域特色的课程。


据了解,康迪学校位于芳村山村路,与南方茶叶市场一街之隔,不少学生家长在从事茶叶生意的。学校将“茶文化”这一广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引入教学中,开设了茶艺课程,教学生饮茶礼仪、泡茶技艺和茶点制作。


怎么会想到茶艺课程呢?邓达莉介绍,这个想法起源于一次家长会。当时,老师们准备为学生开设劳技课,教学生们简单的烹饪,在家长会上征求家长的意见。一位家长说:“做饭也太难了吧,我不求他能做饭,他能泡杯茶给我,我就很满足了。”这无心之言,却启发了校长。经过老师们的讨论和研发,康迪学校特色茶艺课程正式上线。


为了贴合不同孩子的能力,不同年级的茶艺课程也有所侧重,低年级以观摩、品尝为主;中年级开始学习认识不同茶叶,平常各种茶叶的味道;高年级就开始学着亲手泡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和家长们也发现,孩子的行为、气质、情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据了解,康迪学校还在探索新的茶文化课程,未来可能还有新的思路形成实践。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林琳 通讯员:穗残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林琳 通讯员:穗残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content_hash":"eec1c707

点击排行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