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54)
茶,始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五千多年。在这一段漫长的时光中,中国茶不仅糅合儒、道、佛诸派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更将茶文化远播海内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饮茶文化正是伴随着茶文化而兴起的。据说,在神农时代就开始了饮茶史,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曾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古人最初是将茶叶作为一种药来使用,并且不是饮用,而是直接含嚼,通过咀嚼鲜茶叶从中汲取茶汁,能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的快感,久而久之,含嚼茶成为古人们的一种嗜好。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了煎服茶叶的做法,古人将茶叶洗净后,放在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一起服用,味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
到了秦汉时期,古人开始对茶叶进行简单的加工,他们先将茶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存放,饮用时,再取出茶团冲泡,成为了一种待客食品。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的消遣。
隋唐时,茶事业越来越兴旺,此阶段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唐代,饮茶蔚然成风。人们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有了专门烹茶的器具和论茶专著,如陆羽的《茶经》。
宋代更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而宋朝人喝茶,喝的是“点茶”。点茶十分复杂,要先把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模具,压成茶砖,再焙干、捣碎,碾成碎末,筛出茶粉,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打出厚沫,冲出图案,细细欣赏,最后才能端起茶碗细细品尝。
明代时,团茶、饼茶已较多成为散茶,烹茶方法也由原来的煎煮逐渐向冲泡。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后茶类不断增加,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出现了城市的茶馆,人们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始终贯穿着“和”。这个“和”有和谐之意,也有平和之意,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包含着儒、道、佛诸派的思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和”的民族,这与茶文化中的“和” 可谓一脉相承。
上一篇:初识红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