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62)
图为: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
茶怎么种,怎么做,怎么喝?既包括了农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了生产、加工、享用等知识。喝茶有品饮之别,饮茶取其实用,品茶则是饮茶的总结和升华。当品质、等级、格调赋予了茶,茶便由形而下上升到了形而上,承载着茶人的感受、喜好。这些内涵进一步联通了人的思想、情感、美学,乃至于与之有关的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的时候,茶文化也就形成了。
茶文化,拆分开来就是三个字:一个字是“茶”,两个字是“文化”。以往,我们谈茶文化,就茶说茶的多,就文化说茶的少。但是,翻阅古人的茶文章,发现他们留给我们的所谓茶文化,更多的是把他们对茶的体验、追求,用文章、诗词表达出来。所以,茶文化着重的内容,应该还是文化。
茶文化博大精深,既涵盖了茶文学、茶历史、茶贸易、茶农学、茶礼仪、茶习俗,也涵盖了茶百戏、茶歌舞、茶诗词,甚至涵盖了茶的农业生态土壤,孕育茶叶的气象、生物、化学环境,以至于茶的栽培加工技艺等。在日本,称之为茶道;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之为茶艺。而事实上呢?我国的茶文化,统括了所谓的茶道和茶艺。
图为: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
从广义上讲,日本的茶道概念,是用茶道涵盖茶的一切。从狭义上讲,只是茶的享用、烹煮、冲泡方法以及品茶环境。中国人讲茶道,即茶哲学,指人们通过生产、生活,接触并认识茶叶的相关知识、变化发展规律,由实践上升到认识,又由此产生新认识,去看待事件、社会、生活、人生。
上个世纪80年代,宝岛台湾相对富裕起来了。台湾的茶艺,既饱含了对茶的文化讲究,也饱含了品茶享用、欣赏艺术等。总的来说,茶艺是茶的冲泡享用与艺术结合,演绎茶叶内涵的方式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茶艺即是茶与艺术的结合。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神农尝百草而始,浩繁替续五千年。春秋时代,茶成为贡品,《左传》里就有烹茶的记载。西汉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的典故。南北朝时,梁武帝先后四次下诏倡茶罢酒。此后,茶逐渐被普及,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和“开门七件事”之一。
图为: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
公元780年,唐代茶人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该书的问世,使得茶由实践升华到理论。从西安出土的唐代公主墓里成套的鎏金茶器可推断出,唐代已形成了一整套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饮用的程序。宋代,无疑是中国茶文化流光溢彩的时代。上至皇帝,中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寻常百姓,对于茶的享用始终融合着实用和精神双重功能。蔡襄的《茶录》、范仲淹的《斗茶歌》、苏东坡的《叶嘉传》……茶文学一次又一次地把人们的思想情感投映到茶上,甚至将茶拟人化,这说明,茶已经深入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种茶、制茶、饮茶、品茶等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国人的思想感情、道德规范。以茶为业,以茶为饮,以茶为贵,以茶待客,形成了国人特有的“三观”。
自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农业史中,茶在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对外贸易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自唐宋开始大量对外传播,使得整个中国文化圈都深深地烙上了茶的印迹。茶的对外输出和贸易,对于丝绸之路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论是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文化四向辐射、落地生根。特别是近代,整个中国的对外交流和贸易,茶都占着极大比重。茶传到东南亚、印度、欧洲、美洲后,世界人民通过茶认识了中国,茶成为中国名片。
关于茶道的本质,古人提出“和清静寂”“和静怡真”的观点。这都是他们把喝茶的境界作一个定义性的概括。早在南北朝,我国就把茶这个饮料定位为国饮,构成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一环——饮文化。
图为: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
饮茶的意义,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和谐状态的追求。酒可燃情,茶能悦性。如今,茶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饮品。中国茶文化的要旨是以追求天地人和、幸福和谐为目的的。通过品茶,世人可以体会茶文化的内在规律,进而达到天人合一,达到人人和,邻里和,地方和,国家和,天下和,和为贵。因此,茶文化的核心——和,既是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即使在当今,茶文化仍是我们的休闲文化和精神载体。既能满足解渴、健康需要,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茶,今后将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的富裕而走向世界。以茶为贵、以和为贵的思想,也会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接受。茶文化作为中国名片之一,必然为人类作出越来越重大的贡献。
说茶网,为你分享最专业的茶叶知识,可添加南茗佳人评茶师红傧个人号:dydy290,或关注公众号:ishuocha
本文作者:黄勇/闽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