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59)
蔡澜,和金庸、黄沾、倪匡三人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他有才、对美食情有独钟,被《舌尖上的中国》邀约,担任节目的总顾问。
除了美食,蔡澜也很喜欢喝茶,但是对于茶道,他是这么说的“规矩太多,让人生烦”。
当然,蔡澜所批评的茶道,具体说的是台湾的茶道。而台湾的茶道源自于日本,从日本那里照搬过来,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操作后,就流行于宝岛。
而日本的茶道,众所周知,都是从中国唐朝开始流传过去的。日本现今的茶道其实就是“煎茶道”和“抹茶道”,这个“抹茶道”其实就是点茶,只是名字不一样。
等到了我国宋明时期,点茶道极为流行,作为汉文化圈子里的日本,国内的点茶道也占据了上风。因此,现在所说的日本茶道,基本上说的就是“抹茶道”。
近代台湾被日本占据后,日本的茶道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了。经过多年的演变,现在有些人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越繁琐的礼仪流程,就显得茶道越正宗。
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人,会特意用一个计时钟来控制,精确到几分几秒,这种操作完全违背了喝茶的初衷了。
还有一种所谓的“茶道”,在我看来就是属于附庸风雅了。一边泡茶一边说着古典词汇、禅语禅言,再整点人生鸡汤,就是茶道了。
我曾见过一些茶客,对喝茶的讲究很精致,喝什么茶就用什么杯子,一点规矩都不能破坏,否则宁愿不喝。譬如喝普洱茶必须用盖碗,喝绿茶得用玻璃杯,喝红茶得用青瓷碗,我也不知道味道会有啥改变,感觉都是一个味。
我倒是不完全否定“茶道”,只是要像潮州工夫茶或者是文人茶那种,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只是把茶原本的味道泡出来就好了。
如果不懂“茶道”,或者是不感兴趣也不打紧,自己平常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着舒服就怎么喝;倘若是拘泥于形式,反倒失去了喝茶的本真了。
说道喝茶的本真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解渴”和“享受”。
单纯是解渴,那就可以不管不顾,直接泡一大杯一口闷下去,擦擦嘴,舒服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以前小时候在农村,大夏天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田间地头上摆着的,一大缸浓茶。我父亲也是喜欢喝浓茶,半杯茶叶半杯水,干活渴了,就咕噜咕噜灌一大口下去,脸上那种满足的幸福感我至今难忘。
淳朴自然,一个“真”字跃然而现。
那么,“享受”又是如何呢?可以用这么一句小诗来形容: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把这小酒替换成茶,大雪天里,外面寒风呼啸,冻结了世界;而屋子里烤着小火炉,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吃着热茶,聊一些过往的回忆,谈古今历史,也颇为舒适。
倘若这时候再有一女子,摆弄一些文茶的礼仪,就更是锦上添花,人间享受了。
如此说来,所谓“茶道”,其实就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茶叶本身味道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别样的味道,增一分太过,恰到好处才最好。
喝茶,基本的讲究是必要的,倘若是一味追求繁琐的“茶道”,拘泥于形式而不得法,那就失去了喝茶的味道。
就像黄霑先生创作的“笑傲江湖”,只是简简单单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符,就成了传世经典之曲。
这一杯茶,倒是和道家文化有些贴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就是茶道了吧。
下一篇:《镇雄夜读》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