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81)
近几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南方毋庸多言,市场的高速发展更大的表现在北方市场,以前极为粗放的喝茶之风,逐渐转变为精致的饮茶习惯,而且青年市场群体规模扩大,地理范围甚至已经普及到偏远市县,同时,文化产业消费规模日益扩大,最终导致了茶具市场的蓬勃发展。
在茶具市场中,陶瓷是最大宗,本文就以陶瓷行业为主,试分析近几年茶具市场的问题和形势。
一、宏观市场:厚积薄发 大势已来
1、大势:文化产业迎来井喷期
据对全世界一百多个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快速发展。《光明日报》2015年2月报道:2014年,我国GDP已经超过63万亿,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消费结构将从解决温饱,转变到更多关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需求的新阶段,文化产业消费将迎来井喷期。
2、形势:文化产业占比远低于国际水平,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11月26日消息,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以此来比较,在未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从国家统计局分布的数据上看,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影响着茶具市场,这就是文化相关产业的细分市场中,“工艺美术行业”的相关数据,其中,“工艺美术行业”2014年产值为3037亿元,增幅13.6%,两个数据远远领先于其它大部分细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3、趋势:生活美学回归,茶风日盛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市场和消费的极大繁荣,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传统文化和艺术及生活方式的回归,更推动了近年来文化、艺术消费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如今,饮茶、插花、听琴、品香、弄墨等风雅之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灵享受与追求,其中尤以饮茶之风最盛。
有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000亿元。其中,农业1000亿元,批零2000亿,茶馆700亿,茶饮料700亿,茶食品200亿,茶精加工产品100亿,茶机械产品200亿,剩下的100亿元为其他,茶具市场就包括其中。
二、行业现状:风雷激荡 变革将至
1、市场现状
从2000年左右开始,随着消费市场的繁荣,文化艺术消费呈现出波峰式的发展。然而,从2013年开始,前所未有的政策调整和悄然而至的经济危机轰然相遇,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礼,曾经粗放式大发展的文化艺术系消费品市场,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最大的挑战。
(1)、市场严冬但热点不断
市场的严寒逼近之时,首当其冲的,是那些以政府、企事业单位订单采购和以礼品渠道为主的经营模式。随后,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显现,个人消费市场也开始不断收缩。然而,即便在寒冬之中,市场却并非一潭死水。
2012年春拍引发的汝瓷热潮,席卷了从茶器、香器、到花器等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品消费市场,并直至2014年才开始略显颓势。而与此同时,随着韩日之风西渐,以建盏为突出代表的天目釉和以铁壶、银壶、陶艺为代表的日式茶器开始异军突起,并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在各地蔚然成风。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漆器,韩国的银器,台湾的柴烧,大马的锡器等等,都领一时的风骚。
由上可见,如今市场大环境或许有点冷,但那些高端客户的消费能力并未消失,他们的消费需求还在、消费惯性还在、消费热情还在,因此,才会支撑起这些层出不穷的市场热点。
(2)、需求多样性特征日益显现
随着消费者喜好迁移、知识层次拓展以及社交圈的扩展,客户对文化艺术消费品的需求,越来也多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只在茶品中就此起彼伏地出现了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等阶段性的市场高峰。在茶具行业中,紫砂、德化白瓷、龙泉青瓷、景德镇青花、景德镇粉彩、汝瓷、铁壶到现在火热的柴烧等各个品类,都接力成为市场热点。而每一个市场热点起来的时候,往往也是经营者重新发掘和积累客户的大发展时期。
综上,多样性是市场的大势所趋,市场热点也并非一成不变,及时的把握住市场热点,将会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市场优势。如今,经济大环境虽然不如人意,但机会也蛰伏于其中,在此市场的低潮之时,历经这么长时间的压抑,也正是暗潮涌动、蓄势待发之时!
2、企业现状
在生产企业层面,茶具市场存着很多的乱相。目前,行业内出现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但其实质依然是依托传统的“产地+”模式,即以生产出发,去寻找市场。“产地+”在市场的大发展时期,在产业品牌稀缺的时代,经过经销合作伙伴的大力推广,能够有比较快速的发展。然而,一个品牌的形成,除了产品的生产和品质保证外,还包括了从设计开发、市场运作、渠道支持、市场管理等全方位的后续服务。
(1)、中高端市场还未有强势的品牌出现
茶具市场中,有大企业,但无大品牌。大企业主要以中低端工业化生产大众消费茶具为主,面向大众市场,这也是多年来的市场主流。
随着近几年饮茶的普及,高端茶具的市场份额在提高,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艺术水准的茶具品牌,在一些圈层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得到许多经销商的推荐和认可。但是,因为这些品牌在产品上各有侧重,而且营销渠道和方式各有局限,影响力不能涉及整个行业,没有可以碾压其它品牌的绝对优势。
而且,由于环境、地域、战略等各种局限性,许多品牌难以组建高水准的运营团队,最终只能作为一个比较有知名度的产品品牌,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文化积淀和外延,对更广大的终端消费者而言,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混乱
一个陶瓷茶杯,便宜的可以几元、十几元一个,贵的可以上千元、上万元,价格相差万倍。而更为复杂的是,对应这相差天壤的价格的产品品质之间的差异,又难以区分,同时关于工艺、关于职称、关于产地等等的概念的混乱解读,就更让消费者雾里看花、一团糊涂。
和价格的混乱对应的是产品品质的混乱。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的茶具市场,还处于一个市场启蒙期,同时也处于一个工艺文化的懵懂期,例如陶和瓷混淆、工业化产品和手工艺产品混淆、大路货和精品混淆……,种种乱相,根源是消费者普遍对于手工艺历史和文化的不了解,容易被各类宣传、职称、热点等等概念所误导。
总之,茶具市场,需要建立一个可以供消费者参考的价格评判标准。同时,普及工艺文化,倒逼整个行业提高产品品质,这一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3)、品牌推广能力和渠道服务能力薄弱
目前,大多数茶具生产企业采用渠道代理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企业对于渠道的服务能力的问题。
品牌是无法生产出来的,需要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更需要完善的品牌服务。这不仅包括产品品质的保证,还需要对营销推广、市场运作、客户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才能真正保持品牌的长期稳定发展。当前,许多企业往往只是把产品卖给了代理经销商,缺乏进一步推进销售的意识和能力,无法提供真正的品牌服务和支持。
另一方面,企业市场管理能力是保障品牌市场影响力和价值的关键,其最核心就是经销商管理和价格管理。这种管理,不仅是品牌对于渠道的约束,更多的是品牌自我的约束。只有确保渠道商的利益,才能最终确保品牌的价值。然而,当前市场存在许多品牌商自我管理混乱,无法确保原则和底线,最终导致渠道者利益受损,以至于最终出现市场的混乱。
3、消费者现状
目前,茶具的消费客群基数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消费者的鉴赏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且随着微信、微博等互动媒体的普及,消费者整体需求的变化速度加快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很快。
(1)、消费者知识和鉴赏水平提升
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持续数年的市场热潮中,客户在不断地购买,也在不断的学习,在他们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产品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的审美与价值考量,正从世俗的技艺、工艺、寓意的层面,向文化、艺术和精神享受的层面提升。除了产品的品质,他们对消费的体验和后续的服务支持,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期待。
(2)、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
如今,随着客户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社交媒体覆盖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取信息成本越来越低,生活方式和水准不断提升,导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从而倒逼经营者进行品类的拓展和延伸,否则,很有可能从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圈不断被边缘化。
同时,消费者越来越看中消费体验,从购买过程的体验,到产品使用的体验,都在促使企业和品牌进行“生态性”的延伸,从茶,可以延续到茶器,再到茶会、茶或器物的讲座、空间设计乃至全套的文化生活解决方案,这些都对企业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经营现状
以往,以茶具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消费市场,大部分经营者走的还是延续近千年的选货、进货、销售这种传统经销模式,还有少量的会有生产合作、样品批量加工、设计定制批量加工等合作模式。如今,无论是市场还是客户,都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产生大变革的源动力。面对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多样性、越来越挑剔的消费客群,行业正在历经从粗放式发展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型。
(1)、市场概念此起彼伏
与茶具市场蓬勃兴起相伴生的就是各类风潮的此起彼伏,从几年前的汝窑,到铁壶、建盏,到现在风头正劲的柴烧,一个接一个的概念从日本、从台湾、从东南沿海刮来,把整个市场搅动的风生水起。客观上,市场需要概念,同时概念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但在各种风潮中,裹挟的是许多产品瑕疵、假冒伪劣、装神弄鬼和故弄玄虚,最终让概念成了噱头,让风潮成了风暴。
不对风气亦步亦趋,让消费者更理性,这有赖于建立一个成熟的营销模式和成熟的市场机制。
(2)、科技进步导致市场更加扁平化
随着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淘宝、京东等信息渠道的扩散效应,以及日益发达、便利的交通,产区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传统经销经营模式的信息优势正在不断的减弱,整个市场更加趋向于扁平化发展。
(3)、渠道的多样性带来的多方尴尬
受到电商及信息获取成降低的冲击,传统经营中的渠道商处理较为尴尬,一方面要在信息近乎透明的市场中赢取利益最大,另一方面又要担心被企业和品牌所抛弃或是背叛,这种情况下,渠道在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中所能发挥的主动性就极为有限。
同样尴尬的是企业和品牌这一方,目前市场中,渠道商主要以多年在茶城经营茶及茶具的店铺为主,还有一些是茶馆经营者,每个渠道商都有着多年客户积累,凭借这些销售商,企业和品牌可以把触角快速地伸到市场一线,并得到及时的市场反馈,这是一个很难抛弃的销售渠道。而一方面,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或直营所带来的利润提高,时时在诱惑着企业和品牌,如何处理新兴渠道和传统经销渠道的关系,特别是在这中间保证市场不混乱并保证传统渠道商的利益,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