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作者:admin 阅读( 78)
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由他设计或归整的“二十四器”,这便是组合茶具之始。此后,历代茶人对茶具在形式及功能上不断创新发展,并融入人文精神,出现了许多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组合茶具。
一个时代的茶具往往是当时饮茶方式的直观体现之一。如唐宋时期饮茶需要将茶饼碾末,故而成套出现的唐宋茶具文物里,除了碗、盏等,往往还会有碾茶器。又如在“唐煮宋点”饮茶方式的影响下,唐代的茶具组合里常常会有“煮茶”所必须的“风炉”“釜”等,宋代的茶具组合里一般有“点茶”时注水的茶具——“注子”(汤瓶)等。
唐 白釉茶具
唐 白釉茶具一组 茶碾、风炉及釜、口带托盏、口盏及托
此套唐代的白釉茶具由茶碾、风炉、釜、茶盏及茶托组合而成,碾槽及碾轮无釉,余皆施白釉。其中,茶碾高4.5、长18.3、宽4.6厘米,槽座呈长方形,外有镂空,内有深槽;碾轮直径5.0厘米,呈圆饼状,中穿孔,常规应有轴贯穿其中。
风炉及釜高8.9、口径11.3、底径6.0厘米,碾好后的茶末需放入风炉上的茶釜中煎煮,故此白釉风炉及茶釜系煮茶用器。风炉呈筒状,有圆形炉门,茶釜带双耳。
煮好的茶,用茶勺舀出放入茶盏中品饮,此盏和托便为饮具。其中,盏高3.0、口径9.9、底径4.0厘米;托高2.0、口径9.8、底径3.7厘米。盏敞口,斜弧腹,矮圈足。托呈卷荷形,中有凹圈下陷,以承盏。
盏托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基本上以圆形茶盘上承碗盏,后来,盏托的形制颇多,茶托有内凹也有上凸如高台子,盏口有圆形的,也有花口等。晚唐开始,流行花口盏及托,在实用功能基础上,艺术效果不断加强。
此套白釉煮茶器出土于河南洛阳,虽系明器,却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唐代煮茶的场景。
唐 越窑青釉带托盏
唐 越窑青釉带托盏
此组带托盏灰白胎,釉色青中带黄,由托及盏组合成完整的一套。其中,盏高4.5、口径8.9、底径4.6厘米,直口,深腹,圈足。托高3.0、口径12.0、底径6.3厘米,圆唇口,大折沿,宽圈足,内凹以承盏。整体造型质朴无华却又光华内蕴。
唐代越窑分布区越州一带是重要的产茶区,因此越窑也生产大量的茶具,仅带盏托的造型就达十多种,这只是其中一种。
唐 巩县窑绿釉盏
唐 巩县窑绿釉盏
这对巩县窑绿釉盏高6.7、口径9.1、底径3.5厘米。直口,深腹,饼形足。灰胎,器里及器上腹部施绿釉,近底足部分无釉。碗内底留有3个支钉支烧痕迹。整体而言,这对绿釉盏虽光素无纹、别无他饰,却更得简练朴浑。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瓷窑,在今河南巩县。该窑产品特征是: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腻。黑瓷胎体厚重,胎白釉黑,修胎精细,制作规整。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兰、白、褐等多种,也有单色釉器及纹胎装饰釉器。器物多为平底、玉壁底、浅圈足园饼状足等。
五代 越窑青釉花口碗
五代 越窑青釉花口碗
此越窑青釉花口碗为一对,高8.2、口径19.2、底径7.6厘米。碗的造型显然是受了当时金银器工艺的影响,为金银器常见的十瓣花口造型,弧腹,平底,灰白胎,底有垫烧的痕迹,器内外施均匀的青釉,釉色青中泛黄,釉层较薄,如“嫩荷涵露”“古镜破苔”。
越窑是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著名的瓷窑。唐代中期以后越窑产品的质量逐渐提高,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至晚唐,越窑更加兴盛,其中碗的形制更为丰富,有荷叶、海棠和葵瓣形,还有仿金银器造型者。
宋 七里窑酱釉柳斗罐
宋 七里窑酱釉柳斗罐
此柳斗罐为一对,高8.8、口径8.7、底径4.4厘米。唇口,束颈,垂腹,圆底。颈部以9个乳钉作为装饰。罐内施满酱釉,外部施釉从口沿到颈部,颈部以下不施釉,鼓钉边沿露白,釉厚处透褐,从而增加了整器的立体美感,罐腹部以篦划柳斗纹作为装饰。
七里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郊七里镇,因此又称为赣州窑。赣州窑最有代表性的瓷器是柳斗罐。柳斗罐,亦称鼓钉罐,一般在罐腹身刻有多道篦划纹饰,罐肩堆塑有数颗凸起的鼓钉,其原型应来自于当时的藤编器物。
大量出土表明,柳斗罐除运销江西周边地区外,还大量销往日本、朝鲜半岛。有一种观点认为柳斗罐的用途为装茶粉,装好后罐口蒙上绢布扎紧,凸出的鼓钉就起到了固定绳结的作用。由此,柳斗罐大量销往日本、朝鲜半岛就可解释了,由于受到中国饮茶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饮茶之风也十分兴盛。
宋 花口铜托盏
宋 花口铜托盏
这对铜带托盏高6.5、口径8.4、底径7.4厘米,承盘高出平面许多,适合放置腹部较深的茶盏。底托的圈足微外撇,托口沿呈绽放花瓣状。由于年代久远,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俗称“铜绿”的碱式碳酸铜,晦明之光显现。
宋元的盏托有两种形制,其一承盘内凹,其二承盘上凸,通常后者为多。
辽 黄釉小盏
辽 黄釉小盏
这对小盏高3.9、口径8.3、底径3.0厘米,侈口,弧腹,矮圈足,土黄色胎,施姜黄釉,盏外施釉不到底,圈足无釉,盏内底有3个支钉烧痕。
辽是契丹民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契丹族善于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大量陶瓷窑工进入辽地,促进了辽瓷的发展和兴盛。辽瓷除了白釉及黑釉瓷以外,还有大量民族特色的辽三彩瓷,以及绿釉、黄釉等瓷器。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11期《惟携茶具赏幽绝——中国茶叶博物馆藏精品组合茶具赏析》
作者:乐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