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1 作者:admin 阅读( 64)
很多朋友刚玩紫砂壶,看到琳琅满目的紫砂器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紫先生建议首先从这3把器型开始。
石瓢
最最早的石瓢是谁的?其实是出自苏东坡先生,那时候称之为石铫,那为什么改成石瓢了呢?就在于我们顾景舟顾老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才演变过来。
石瓢作为紫砂(茶壶)最为经典的器型之一,也被奉为新手入门三大器之一。主要因为三点
(1)造型质朴、刚柔并济
(2)构造科学、出水爽利
(3)器身展示面宽阔,可与“诗书画”完美融合,适合刻绘、泥绘、堆塑等多种紫砂装饰艺术,极具“赏、玩、品”之雅趣。
子冶石瓢主要是表现出三角形的流转变动和灵巧高明组合。身筒延伸为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为三角形盖钮延伸为三角形。圆柱钉足也构成三角形。流、把与身筒也构成了的三角形多个三角形立体而有机的组合。
每根线条锋利如刀,清爽有力量,尽显“骨格清瘦,俊秀爽朗”之美。
所以我总结了四个字“挺拔瘦劲”
心舟石瓢,清代道光同治年间制壶名手何心舟所制在我看来啊,心舟石瓢,融诗书画于一体,延续了曼生石瓢、子冶石瓢的文人壶气质,即有子冶的挺拔,而身筒、壶嘴、壶把又更显圆融。心舟石瓢一大亮点在于壶嘴有”外凸“的一圈,颇具雅趣。
四个字“逸雅精罕”
顾景舟大师所创,以其名字命名石瓢壶。源自陈光明所制“满瓢”两者比较,顾老保留了满瓢整体造型元素--梯形身筒、直流、三角环把、桥型钮、围棋足。
景舟石瓢,增大了嘴、把上扬的角度,刚劲有力;将壶腹微收,曲面弧度更显丰润饱满,使整器更加完美诠释了“刚柔并济”的器理精神
仿古
仿古壶与石瓢、西施被共同誉为“紫砂入门三器”。相传为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创制。壶身为扁鼓形,壶体圆润,壶钮与壶身呼应,圈把匀势而起,富于灵动。
在我看来啊,仿古点、线、面的均匀搭配,整器气韵,在工艺上几乎囊括了传统光素器90%的技艺与细节。因此,传承至今,仿古的制作也成为紫砂匠人的必修课。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喜爱仿古呢?
线条流畅,造型大气。仿鼓壶的外形挺括饱满,线条简约流畅,给人呈现大气之感。
它的创作最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匀称,各部件之间疏密有致、协调合理,整把壶的比例非常好,融入任何场合都没有违和感。
构造巧妙,实用百搭。仿鼓壶流、钮、把的搭配合理而巧妙,长流,转折与环形把相呼应,使壶身产生左右延伸的动势,好拿顺手,与任何一种茶都能搭配,投茶和倒茶渣也很方便,总之实用感很强。
西施
西施壶·由来西施壶,亦称“西施乳”、“倒把西施”。
明末清初文学家吴梅鼎著《阳羡茗壶赋》:“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格高西子。”记载的正是明代紫砂大家徐友泉制壶事迹,其中美人、西子均为壶名,即美人肩、西施。
因此,较为常见的说法,西施壶,始作于明代,徐友泉制。吴梅鼎的父亲与徐友泉相熟,因此,吴梅鼎记述徐友泉摹形象体、殚精毕异而作美人肩、西施乳,颇具可信度。
在选择一把西施壶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几点欣赏的要点:
①壶型圆润饱满。整器饱满圆润,曲线优美动人,壶身圆润,看起来像一个乳房,壶钮形似乳头,壶底自然向内收敛,上下一凸一凹,与壶身遥相呼应。
②流把遥相呼应。壶嘴一般是采取的是暗接的工艺。壶把上暗下明,使得弧度紧贴于壶身,过度自然而明快。以壶钮中心的透气孔为起点,一条弧线舒缓地向外延伸,先缓后激,到壶体的三分之一处,峰回路转,到圈足嘎然而止,平底作结,不见一点交界之痕。此处,也最见制壶的功力——即吻合度和流畅度。
③壶盖严丝合缝。西施壶常见的为截盖。截盖,简洁、流畅、整体感强。壶盖与壶身看似是一个整体,中间仿佛是一刀截开,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严丝合缝。④壶钮为圆珠钮。圆珠钮在紫砂壶中也是常见的一个手法,圆珠钮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壶身的缩小版。从赏析角度看,可观察壶钮与壶身的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