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1 作者:admin 阅读( 48)
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一种汤药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老百姓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对于中国文人来说,茶有着更多文化意味,他们以茶表明自己的淡泊心志,用茶来悟禅得道……于是品茶、烹茶、斗茶也堂而皇之藏进了传统绘画之中,留下了一段段人与茶的故事。
【 唐 代 】
1、史上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现存最早反映唐代饮茶生活的绘画作品。据说唐太宗非常钟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却一直没能得到《兰亭序》。于是御史萧翼便奉唐太宗之命,巧取辩才和尚手中的《兰亭序》真迹。
图中三个主要人物中,两个为佛门中人,一似为客人,好像刚刚坐定,寒暄既毕,正待茶饮。烹茶之人物小于其他三人,但神态极妙。老者手持火箸,边欲挑火,边仰面注视宾主;少者俯身执茶碗,正欲上炉,炉火正红,茶香正浓。人物表情生动,造形写实,画家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当日的紧张情势,描写得丝丝入扣。在该画的左下角,绘有一幅很小的煮茶场景,正是这一场景真实再现了唐代人喝茶的样子。
这《萧翼赚兰亭图》中至少提供了两个关于唐代茶具及饮茶方式的历史信息:唐代饮茶多为“煮茶法”,图中用“茶铫”煮茶,持竹夹击拂茶汤再分盛在茶碗里。另外,炉边竹几上置有碾轮,也证明了在煮茶之前的“碾茶”。在《萧翼赚兰亭图》中出现的茶具有:风炉、茶铫、竹夹、带托盏、碾、罐。上述茶具均在《茶经》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2、唐代民间斗茶情景——《斗茶图》
▲阎立本:斗茶图(唐)
阎立本,唐代早期画家,擅长画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画。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
画面上有6个平民装束的人物,以三人为一组,各自在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
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性格、神情刻画逼真,形象生动,再现了唐代的斗茶情景。
3、唐代贵族听琴品茗——《调琴啜茗图》 唐·周昉
《调琴啜茗图》 唐·周昉
周昉擅长仕女肖像,有“兼得神情”之誉,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和《调琴啜茗图》等。该画目前在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收藏。这幅画采用工笔重彩描绘了唐代贵妇品茶听琴的悠闲生活。
三位坐于庭院内的贵妇,在两个女仆的伺候下试琴、品茶、听乐。抚琴的贵族仕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红衣贵妇坐在圆凳上,注视着抚琴者,执茶碗作欲饮之态。另一位白衣贵妇坐在椅子上,袖手侧身听琴。左侧侍女,手托茶盘;右侧侍女,捧着茶碗欲奉茶。画中曲眉丰颊、雍容华贵、浓丽多态。图中无论是啜茶还是调琴,都是自然而惬意。花名中的“啜”,更是表达出对茶细细咂摸、品味的喜爱。
4、宫廷仕女坐长案茗饮——《会茗图》
▲宫乐图(会茗图)(唐)绢本设色
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描绘宫廷仕女坐长安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
【 五 代 】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画中第一部分"听乐",充分表现了当时贵族们的夜生活重要内容——品茶听琴。画中几案上放着许多果品、糕点,几案左面放着两个套在碗中的执壶,壶旁放着一个瓷碗和一个倒扣在瓷碟上的瓷盏,还有一个单放着带托的瓷盏。
国际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指出,画面中出现的茶具,"过去考古学界一向将其划入酒器一类,现在根据许多辽、金墓葬出土的一些点茶壁画观察,这些器具在当时都被用来点茶。主人坐榻上,宾客有坐有站。左边有一妇人弹琴,宾客们一边饮茶一边听曲,从画面上人物神态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那美妙的琴声迷住了。可见,当时的人们对饮茶环境是十分重视的,既要讲究优雅清幽,又要有些欢快的气氛。
2、文人相会饮茶——《文会图》
▲丘文博 《文会图》(五代)绢本设色
丘文播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人,画家,主要作品有《宣和画谱》、《图绘宝鉴》、《海岳画史》、《清河书画舫》。
此幅茶画画面上有树石胜境,环境幽雅,榻上有文玩奇珍。有四学士坐榻上,有谈者、书者、操琴者,恣态各异,神态生动。周围侍者五人,有捧茶碗、酒杯的,捧琴的、抱物的。描绘了当时文人相会,以饮茶、喝酒、拂琴、书画为乐,抒发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悠闲情趣,显现了文人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艺术特色。
【 宋 代 】
《撵茶图》 南宋·刘松年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茶文明大开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均以饮茶为时尚。
▲ 《撵茶图》局部
“撵茶图”意为“围绕茶事内容而作的图”,生动再现了当时的“茶风”,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画中左前方一仆役骑坐在长条矮几上,右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旁边的黑色方桌上陈列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白色茶盏、红色盏托、茶匙、茶筅等,一仆役正伫立桌边,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欲待点茶。
他左手桌旁有一风炉,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覆荷叶。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书写,一士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士人坐在案旁,双手展卷,而眼神却在欣赏僧人作书。画面充分展示了文人雅集品茶、赏画的生动场面,再现了两宋流行的点茶技艺。
2、宋代街头茶市——《茗园赌市图》
《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存世茶画还有《茗园赌市图》,图中茶贩斗茶,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张择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称为北宋时期的纪录片,名气自是不必多说。在这幅展示汴河两岸城乡生活风貌和市肆百业盛况的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沿河的茶肆一字排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气息。
仔细观摩,你能看到屋檐下、店门前都设有许多茶桌,里面正有饮茶者在其中把盏闲谈、各得其乐;更有一些流动的茶摊、茶寮散布其间分茶贩茶,令往来游人流连其间、乐而忘返。诚如元代介韶题宋《东京茶会图》中诗言:二月东都花正开,千门春色照楼台。游人胜赏不归去,齐候分茶担子来。
4、皇帝以茶宴请群臣——《文会图》
▲赵佶:文会图(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赵佶,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
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喜欢收藏历代书画,擅长书法、人物花鸟画。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
5、贵族官宦的讲究品茶——《撵茶图》
▲刘松年:撵茶图(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刘松年,宋代宫廷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该画为工笔白描,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
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高僧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画面充分展示了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
6、得好友新茶当即烹尝——《卢仝烹茶图》
▲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南宋)绢本着色
据传,该画描绘了卢仝的好友朝廷谏议大夫孟荀送来的新茶,并当即烹尝的情景。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家境贫穷仍刻苦读书,不愿入仕,以好饮茶誉世。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
7、不管朝事,只管喝茶——《卢仝烹茶图》
▲钱选:卢仝烹茶图(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浙江湖州人,宋代画家。好游山玩水、读书弹琴、吟诗作画,曾有诗云:“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故其传世之作多以隐逸为题材。据传,该画描绘了卢仝的好友朝廷谏议大夫孟荀送来的新茶,并当即烹尝的情景。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家境贫穷仍刻苦读书,不愿入仕,以好饮茶誉世。
这幅卢仝烹茶图,图中那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当是卢仝。观其神态姿势,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一侍者穿着红衣,手持纨扇,正蹲在地上给茶炉扇风,另一侍者旁立,其态甚恭,似送新茶来的差役。画面上芭蕉、湖石点缀,环境幽静可人,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宋代街头茶市——《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是“斗茶图”的姐妹篇。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9、烹茶煮水,品茶论道——《斗茶图》
▲刘松年 《斗茶图》
《斗茶图》与《茗园赌市图》所描绘的情境相仿。画面中,四位茶人聚于古树山石旁。他们或烹茶煮水,或品茶论道。细看其神情,各个淡泊宁静,似是因茶香邂逅于此,无所谓斗茶结果,意全在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些茶画体现的,正是宋代从市井民间到帝王贵胄、文人士夫中盛行的饮茶时风。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斗茶)。
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 元 代 】
《陆羽烹茶图》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远山起伏,山水清远,水面辽阔,临溪筑有草阁,丛树掩映。阁内一人坐于榻上,当为陆羽,一童子拥炉烹茶。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隐居江南各地,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著《茶经》。画家自题名为《陆羽烹茶图》,并赋诗一首:“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图文并茂,铸造了士大夫烟霞痼疾与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元代的社会思潮。
【 明 代 】
1、《惠山茶会图》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明)纸本设色
纵21.9厘米,横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是幅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真实写照。明正德十三年,清明时节,春意萌发。时年四十九岁的文征明,和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结伴游览无锡惠山,在“天下第二泉”的二泉亭下,“注泉于王氏鼎,三沸而三啜之”,他们品茶畅谈、吟诗唱和。事后,文征明画了一幅《惠山茶会图》,描绘此次聚会。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制芽茶,自此中国的茶艺由唐代用来煎煮的茶饼到宋代用来拂击的茶末,到明代演变为用来冲泡的茶叶。明代茶叶制作方法的变动,引动茶具的转变,茶席布置趋向隐逸清静。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品茶成为明代文人追求生活情趣、在日常生活中舒放性灵的重要手段。
2、《茶具十咏图》
▲文征明:茶具十咏图(明)纸本设色
纵127厘米,横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征明(1470-1559年),明代著名文人,诗文书画出众,江苏苏州人。与名士祝文明、唐寅、徐祯卿四人,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画史上将他列名于沈周、唐寅、仇英之中,合称“吴门四家”。这是幅诗文书画相结合的佳作。画面上空山寂寂,丘壑丛林,翠色拂人,晴岚湿润。草堂之上,一位隐士独坐凝览,神态安然,右边侧屋,一童子静心候火煮茶,气氛和谐。这幅画抒写了画家向往远离闹市,寄情山水的意愿。画的上半幅有自题《茶具十咏》诗。
3、《品茶图》
▲文征明:品茶图(明)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中茅屋正室,内置的矮桌,主客对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壶二杯,看来相谈甚欢。侧尾有泥炉砂壶,童子专心候火煮水。根据书题七绝诗,末识:“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对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是一段佳话也。”该画作于嘉靖年年(1531年),屋中品茶叙谈者正是文征明、陆子傅二人。这就如当今拍照留念一样。
【 清 代 】
《烹茶洗砚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烹茶洗砚图》的背景选择着力地突出了一个“雅”字。画中主人公置身在一个苍松掩映之下的水榭当中,凭栏远眺,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榭中的琴案上摆放着一张瑶琴,旁边的图书、茶具、鼎彝、赏瓶一一陈列,井然有序。
院中两个小童,一个正蹲在水榭下的石阶上,小心翼翼地刷洗着一方石砚,几尾金鱼围拢过来,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另一个小童正站在火炉边烹茶,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把东坡提梁壶,炉边还放有一个色彩古雅的茶叶罐,而这时的小童正侧头观看一只飞起的仙鹤。
此情此景正画出了那幅名联所描绘的意境:“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清朝伊始,就废弃一切禁令,允许自由种植茶叶,或设捐统收,或遇卡抽厘,以讫於民国的茶政。当时,茶是百姓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有"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之说。饮茶的普及和平民化,也让更多的普通人有了“雅”的可能。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