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72)
三月嫩芽爬枝头,又到春茶开采时。这几天,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州红公司”)的1300亩茶园新芽萌发,茶农们正忙着入园采摘新茶,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连日来,记者走访英德市各大茶叶企业获悉,今年英德红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眠和养分积累,加之春季雨量充分,使得春茶口感、品质为近年最佳,产量普遍提升20%。
英德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推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陈咏怀 摄
英德红茶作为英德市支柱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英德正加快产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延伸茶产业链,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英德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万亩,全年干茶产量1.35万吨,茶叶产值超50亿元,综合产值57亿元。英德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推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截至2021年底,英德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万亩,全年干茶产量1.35万吨,茶叶产值超50亿元,综合产值57亿元。陈咏怀 摄
春茶质量为近年最佳
3月21日一早,英州红公司的茶园里已有不少茶农正在采茶,她们戴上斗笠,背上茶兜,穿梭在茶树间,一双双手在茶树上飞舞,熟练地采摘鲜嫩的茶芽。茶青采摘回去后,还将经过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最终成为人们口中品尝的佳品。英州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英德红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眠和养分积累,茶叶里的有机物质十分充足,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茶芽肥硕,春茶口感、品质为近年最佳。
春分时节茶树长出新鲜嫩芽。陈咏怀 摄
有着多年从业史的英德铸茗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明表示,按照往年的经验,春茶普遍在3月初开始采摘,但今年2月底的一次寒潮让茶树嫩芽生长速度减缓,加上今年阳光和雨水充足,让嫩芽吸收更多的养分才生长出来。“如今英德红茶春茶普遍在3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好的一芽二叶在口感和质量上甚至可以接近往年的一芽一叶。”
茶农正在采摘春茶。陈咏怀 摄
除了天气因素,近年来,英德红茶质量不断提升与英德市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分不开。2018年,英德市入选广东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大力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茶叶种植上的推广应用。2021年,英德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县名单。先后6家茶园获评省高级生态茶园,24家茶园获评初级生态茶园,建设有省、清远市级农业公园茶园共8家。如今,英德市逐步建成了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茶园种植条件得以改善,茶叶品质逐年提升,联农带农效益凸显。
采摘回来的茶青进行萎凋。陈咏怀 摄
英德红茶有历史、有基础、有潜力
今年2月,清远提出,要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打造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英德红茶为何能有望成为百亿产业之一?答案是英德红茶有历史、有基础、有潜力。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公元764年)八之出记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英德当时是韶州的主要植茶地。
新中国成立后,英德的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6年广东省农业厅从云南调入茶籽在国营广东省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现为英红华侨茶场)试种成功。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在同年实现首次出口。1963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在其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招待贵宾并获得称赞和推崇,更是将英德红茶的声誉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6年底,英德被五部委批准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每年出口红茶4万—5万担,为国家创汇400万—500万美元。
英德红茶产业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陈咏怀 摄
同样,英德红茶作为英德市支柱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起到联农带农,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据统计,目前英德市有茶叶企业556家,新型经营主体茶叶专业合作社达163家,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截至2021年底,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02万亩,纳入原生境茶树管理区域1.98万亩,全市全年干茶产量超过1.35万吨,茶叶产值超50亿元,综合产值超57亿元。同时,英德红茶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世界高香红茶”等称号,公用品牌价值达32.64亿元。
茶叶企业探索新发展道路
虽然英德红茶正值高速发展时期,但仍面临不少产业“阵痛”。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庆尚认为,如今英德红茶虽然位列中国著名三大红茶之一,但其品牌影响力不如祁门红茶和云南滇红,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南方地区,北方市场目前仍未全面打开。“英德红茶想要实现百亿产值,打开北方市场是关键的一环。”
同时,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红茶生产端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加工技术,导致英德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包括英德红茶在内的中国茶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根植于源头,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英德红茶还要立足品种和工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红茶产业竞争。”2019年10月,在英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中国茶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点出英德红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英德红茶的销路与市场推广也碰上了一定的难度。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范彦平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对线下销售带来了不少压力。目前公司也正积极谋求出路,加大高端茶的生产比重,提升今年春茶的质量和档次,同时开拓电商市场,加大茶叶电商的宣传力度。
尽管受大环境影响,英德红茶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有不少茶叶企业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陆国明所在的英德铸茗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在确保红茶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为英德红茶产业电商化提供各种定制服务,让商家直接对接市场终端。“许多行业外的人想参与到英德红茶产业中,但苦于没资金、没技术,没销路。而公司的定制化服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陆国明表示,客户可以自己打造品牌,也可以用公司的品牌,甚至生产完后可以由公司直接快递到消费者手中。他认为,英德红茶想要发展壮大,需要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个行业中。
而英州红公司则在打造一条年产量1600吨的CTC红碎茶连续生产线,用于解决用工荒和英德红茶夏茶的销量问题,并以此研发如调味茶包等茶产品。该生产线原料主要以附加值不高的夏茶为主,茶园地势平坦,可使用机械化进行收割、生产。“英德红茶夏茶口味浓郁,市场接受度不高,但用于生产茶包恰好。”该公司负责人说道。
推动茶产业向全产业链模式发展
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坚定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依靠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以茶叶科技为依托,以茶叶文化为载体,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茶产业从传统种茶制茶向着全产业链模式快速发展,把茶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规划打造。
一方面,英德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不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部分企业发展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风景秀丽的生态茶园,企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模式,将茶园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综合开发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公司在打造茶园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茶园+旅游’的发展模式。”范彦平表示,早在2014年,积庆里红茶谷就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茶园”。积庆里有意识地将茶叶种植和周边景点结合,将种植区打造成一个田园风景式的景区,并建成集生产、加工、科普示范于一体的制茶厂,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欣赏茶园风光,还可以学茶、辨茶、品茶、购茶,甚至亲手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
目前积庆里红茶谷之旅成为全国首期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以及全国“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之一,积庆里仙湖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去年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在积庆里作出了“茶旅结合”的典范后,英德不少龙头茶企业如英州红茶业公司打造旅游项目“茶趣园”,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打造T三有机生态茶园等,带动了企业茶叶销量和当地的服务业。
另一方面,英德引导部分企业走向横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立若干个区域化加工服务中心,为中小规模茶企或茶农代加工生产后将成品茶做成自己的品牌,并以正规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形成龙头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种植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能够发挥出产业化“协作”的力量,共谋发展。
如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8年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英红云岭龙头影投资千万元新建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央智能茶厂,通过红茶产业“1+N”(即1个总部中央智能茶厂+N个区域初制加工基地)的发展模式,打通上下游联动环节,规范上游种植环节,发展中游厂区智能化建设,吸引下游知名茶业平台和茶商实现销售,有效解决农户加工和销售的难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该公司负责人易振华介绍,企业与茶农的合作方面,可以是“收购茶青”,要求茶农按照公司标准规范种植和采摘,对符合要求的茶青实行保价收购,调动附近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也可以是“代加工茶叶”,公司提供智能化工厂平台为茶农加工茶叶,按市场价收取少量代加工费用,高速、高效、稳定地解决茶农茶叶加工的问题。
英德红茶逐步构建联农带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陈咏怀 摄
构建联农带农助推乡村振兴
英德红茶能够成为英德支柱产业之一,除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更重要的是其联农带农机制,吸引众多农民投身到茶产业当中。“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英德农村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英德红茶的美誉。
石灰铺镇勤丰村村民林观金曾是一名贫困户,孩子患病,家中靠打散工、亲戚借钱过日子。2017年,英德启动了“百企扶百村”活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的方式,增加脱贫户收入。林观金成为英州红公司精准帮扶的一员。经过自身努力、企业产业帮扶和政府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林金观一家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我们家的泥砖瓦房变成水泥楼房,还置办了电饭煲、洗衣机、冰箱等家电,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有了盼头。”
吴尚庆告诉记者,在英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英州红公司试点推出了“一地生五金”帮扶模式。“五金”具体包括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益和脱贫爱心基金,带动了林观金等周边300多农户增收。
近年来,英德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1+N+家庭农场”产业化服务联合体等模式加强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连接。注重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采取财政资金入股分红、“企业+合作社+基地”土地入股与订单农业、“企业+兜底贷款担保+农户”联合经营、“‘1+N’+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企业+农户”就业创业等模式,在全市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信息与农户的土地、苗木、劳动力等要素充分融合、渗透,提高了农户收益,为英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以科技提升茶产业价值
“目前我们的多茶类中心已经建成,预计今年8月将生产第一批试产产品。”在位于广德产业园的红旗茶厂内,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4月,英德红茶产业研究院在红旗茶厂正式揭牌,并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担任院长。研究院依托英德市红茶研发中心平台,为英德红茶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应用推广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红旗茶厂示范性生产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多茶类开发中心整体工程完工且试产成功并进入实验阶段,茶领域高科技龙头企业已经入驻,英德茶产业多品类开发已经初见成果。
近年来,英德注重科技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以科技支撑英德红茶的全产业链,依托英德市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英德红茶产业提升工程。
一方面,英德以(英德)红茶数字化交易展示区为核心,以英德红茶智能化区域加工中心、英德红茶科创中心、英德红茶文化中心为支撑,建设红茶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区、生态有机茶园种植示范片区、红茶小镇农旅融合示范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连樟样板区(茶叶),打造独具魅力的英德红茶产业集群,促进全市茶叶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引导布局英德红茶区域化加工示范中心,带动周边生态原料示范基地。延伸加工链条,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2021年,英德成功引入广东省内第一条红条茶精制自动控制生产线、第一条自动化CTC红碎茶连续生产线。现已研发茶叶发酵产品、护肤品、含茶食品,调味茶、多酚提取物等产品,并逐步投放市场。
茶企声音
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范彦平:
希望市委、市政府能进一步打响英德红茶在外省的品牌,举办更多国家级等有分量的活动、比赛,提高英德红茶的知名度,让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英德铸茗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明:
希望能打造更多茶产业的本地人才,加强茶文化在英德的宣传力度,从娃娃抓起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引导更多的百姓参与到茶产业中。
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庆尚:
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加大力度解决茶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用地指标问题,让茶叶企业能够更快地走上一、二、三产融合道路。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曾献庭 黄振生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