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作者:admin 阅读( 5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2022年的开始,总得留下一篇文章。
是日,宜追忆过往,宜畅想未来。
给自己,也给那些跟我们朝夕相处了多年的读者,心心相惜的茶友。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年”的感知,是大不同的。
小侄子盼望着长大,以为一年时间,很长很长,用稚嫩的童音说:“姑姑,我又长大一岁了!”
而自己则感叹,时光啊,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
去年今天,好像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这一年怎么就过完了呢?
而前年的今天,疫情已露出端倪,可不就像是在昨天?
犹记得去年还未结束的时候,一位茶友曾问我:“你这样每天写,有意义吗?”
想了许久,最后敲下:“如果能让更多人爱上喝茶,懂得喝茶,那就有意义。”
但敲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喝了杯梅子酒,打开电脑,想看看去年今天写了什么。
一看不要紧,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
也许,一两年算不上坚持,但连续三五年、七八年,甚至再发展下去,连续十几年、数十年的坚持,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了。
谣言不止,辟谣不停。
今天,我们又整理了一波谣言,为大家一一解答。
《2》
谣言一:白茶性寒凉,最好存老了再喝
白茶寒凉的说法,由来已久。
尤其是很多胃弱的茶友,遇到白茶,常常会担忧,白茶性寒凉,我不敢喝。
可事实上,白茶性寒凉,本就是一个谣言。
要说一款茶到底寒不寒,凉不凉,主要得看茶多酚的含量。
没错,就是那个容易对胃部产生一定刺激性的东西。
有些茶友说自己喝了绿茶,胃容易难受,其实就是因为茶多酚刺激了胃黏膜,从而引起了不适感。
这并不奇怪,因为绿茶有杀青,而在杀青的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会被高温破坏和钝化。
说白了,会吃掉茶多酚的东西被“杀死”了,茶多酚的含量可不就高了吗?
所以,有杀青的绿茶体内,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
如此一来,也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寒凉”。
但白茶不同,白茶没有杀青,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存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质。
既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保留了下来,那么,在白茶未来陈化的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会日渐减少。
大概一两个月之后,新白茶里所拥有的茶多酚,就会回归一个正常的值。
大多数的茶友,都能很好地接受。
即便是胃弱的人,喝了白茶,也不会像绿茶那般觉得刺激。
如今,喝白茶的人日益多了起来。
亲自喝过,身体真正体验过白茶的好处,那么一切误解都将烟消云散。
人们开始对白茶有了新的认识,新茶性平和,老茶性温补。
《3》
谣言二:白茶的工艺简单,晒晒就能喝
不可否认,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艺是最接近纯天然的,最简朴的。
既没有杀青,也没有过度的发酵。
制作的过程,主要是萎凋和干燥。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白茶是晒晒就能喝的。
所谓的“晒晒就能喝”,其实是有人错认了白茶的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白茶萎凋中的一种,也是最高级的方式。
将采摘下来的杀青,薄摊薄晾在水筛中,离地70公分左右,进行温和的日光萎凋。
说到这里,列位看官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晒太阳吗?
正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虽说是晒太阳,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阳光不能太强烈,不能暴晒,杀青不能堆积,水筛不能直接接触地面……
春茶季的阳光,是和煦且柔和的。
可在正午时分,阳光依旧是刺激的,此时并不适合进行日光萎凋,否则容易将娇嫩的茶青晒红晒伤。
彼时,制茶师便会将水筛搬到阴凉的地方。
等到太阳重新变得柔和,再将水筛搬出去。
有经验的制茶师傅,绝不会让白茶一晒到底,而是会随时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
这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怎么能说简单呢?
况且,白茶萎凋结束之后,还要继续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含水量达到国标中所规定的要求,低于8.5%。
光是晒太阳,而没有烘干的白茶,压根无法成为合格的产品。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在未来仓储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早晚会面临受潮变质的结局。
《4》
谣言三:白茶喝的是工艺
没想到,都2022年了,还是有人没看懂白茶国标。
在白茶行业目前最权威的法规——《白茶国家标准》里,规定了白茶是用大白茶、水仙茶树和群体种茶树为原料生产加工而成的。
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还是贡眉,都囊括与此。
也就是说,非这些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梢,即便是按照白茶的国标加工,也不属于白茶。
每一种茶树,都讲究适制性。
也就是用适合的茶树品种,用适合它的工艺制作,便能得到高品质的茶叶。
并且,最好还要在气候良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生长。
古人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正是这个道理。
强扭的瓜不甜,强行做出来的茶也不会好喝。
就像现在茶圈中有一种茶,名为“月光白”,据说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白茶。
它到底属不属于白茶,这里暂时不能确定。
因为至少到现在,并没有颁布新的国标,而现有的白茶国标里也没有出现与云南大叶种有关的字眼。
符合个人口味是一方面,它正不正宗又是另一方面。
不可否认,白茶的工艺十分重要。
甚至可以说,精湛的工艺,可以为白茶注入灵魂。
但与此同时,白茶不仅仅是工艺。
没有树种,空谈工艺,无疑是一种诡辩。
《5》
谣言四:白茶陈化需要充足的空气
这个观点,来自于一则短视频。
视频中以白毫银针为例子,称其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开箱接触空气,加速陈化。
并且还说,老银针带有浓郁的朱古力香,可可香……
看到这里立马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不就是妥妥地被存坏了吗?
其实也不奇怪,提倡定期开箱接触空气的人,怎么会存出好茶呢?
储存白茶,向来提倡密封。
用三层包装法,也就是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厚的瓦楞纸箱,对白茶进行层层密封。
当然,在仓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让茶叶接触太多的空气。
一来,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会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和异味。
久而久之,当白茶的含水量超标以后,就会渐渐跑气、受潮,最终变质发霉。
受潮变质后的白茶,渐渐生出了怪味和异味,巧克力味就是其中之一。
二来,密封不代表抽真空,三层包装法内依旧有微弱的氧气。
这些氧气,完全足够让白茶进行物质转化了。
白茶的陈化,不容加速,更不容过多的水汽。
很显然,教大家存茶时开箱透气,无疑是在误人子弟。
《6》
俗话说,墙头草,随风倒。
要论个人思想的缺失,吃瓜群众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
吃瓜之心,人皆有之,源于好奇,终于满足。
当然,也有可能是终于无趣。
但吃瓜之前,很少有人想知道事情的真实性,不过是看个热闹。
人们不在意“瓜”是真是假,而是在意这个瓜够不够甜,够不够大。
人工催熟不要紧,苹果假扮西瓜也没关系,只要能博得眼球,进而有在“谣言制造大会”中摘得桂冠的可能性。
于是,谣言也就随之诞生了。
传谣是害人,信谣是害己,造谣则是害人害己。
愿新的一年,大家都能看清真相,也算是做个理智的吃瓜群众吧。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桂花白茶、陈皮白茶、红枣白茶,给白茶多加点料,真的会更好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