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作者:admin 阅读( 6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2016年采白露的时候,我们存了一些。
那年先存的是五彩贡眉散茶,后存的是白露茶。
到了2017年,S师傅说,散茶太多了,占地方啊,你又不运下山去,不如压一些饼吧。
那时候他的仓库虽然已经是全村第三大的,但跟今天比,还非常小,放不了多少散茶。
于是,只能忍痛,压饼。
压出来一喝,呀,跟散茶还果真是不一样的味道。散茶清,鲜,灵动,纯净如山泉水。饼茶熟,厚,淳和,似井中的清水。
一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四角俱全的金锁薜。
一个是冷香,一个是暖香。
都是极为有特色的香味。
我都爱。
就上架了一次,反响特别好,后来就新茶越来越多,这款茶饼就都留在山上仓库里,存下来了。
只想着存个五六年,再运下山来尝尝味道,看看在山上存的茶与山下存的茶,内质转化与香气滋味上有什么分别?
遂,这批含香,就在山上呆着,一直呆到今年。
《2》
每次喝老白茶的时候,就在想,每种老白茶,为什么风味都不一样?
在年份真实的前提下,每种老白茶的香气滋味,都各有千秋。
有的是枣香浓郁,有的是药香沉郁,有的是花香袅袅,有的是竹香清雅.....
连汤水也是不一样的感受。
有的茶汤厚重,有的茶汤稠厚,有的茶汤凝厚,有的茶汤稠滑,有的茶汤清盈.....
如同2013年的老白茶饼,相隔一星期采下来的料,压了两块饼,存了一段时间之后,风味大大不同。
一块枣香浓郁,得名《枣红》。一块药香沉郁,得名《红药》。
可见,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水土,能赋予同一株白茶树不同的风韵卓然。
但有一点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清灵的汤感,如同山中高士晶莹雪一般的清纯内在,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这,也是高山茶区别于平地茶、真正老白茶区别于作旧老白茶的最好标尺——“楚河汉界”。
晶莹似水晶,璀璨似星辰。
这是老白茶的精魂所在。
就像历代华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去国离乡多少年,永远,有一颗中国心。
《含香》2016白露后压饼
【品鉴笔记】
第一冲:
揭起来就是药香扑鼻,浓浓的当归、防风般的中药香氤氲在盖上。今天福州下雨,这个15℃的雨夜,空气中浮动着细小的水雾,这药香在水雾里,倒是更加迷离。
稍凉,盖香变了,成了竹叶般的气息,这股竹叶香,比荒野冬片,少了三分空灵隽秀,却多了五分沉郁凝厚。
凝晖钟瑞,是了,就是这种感觉。
再凉,尾调上的盖香,是股清新的甜花香,秋天上山去,见到的杂草丛中的小紫花、小蓝花的香气。
幽、凝、冷、孱弱,却顽强地存在着,向上天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
汤水稠、滑、细、软,汤色是浅莹白色,透明状,仿佛银光泄地,有碎钻细闪。
水中竹叶香极其浓郁和丰沛,乍一喝,几乎要以为是荒野冬片,这淳、这灵、这鲜,干净清透唯荒野冬片有之。
只能感慨造物主的神奇。
枣香亦有,但隐在暗处,细幽一缕,不甚分明,在竹叶香强兵压境之下,只能低眉顺眼地活着。
第二冲:
第二冲仍是中药香在打头阵,揭盖而起时,飘出来的是防风、紫苏煮凉茶的气味,那是属于秋冬季节的味道,温暖而充满关怀。
第二层飘出来的,有枣香、甜花香。
这甜花香由于被枣香裹着,便使人难于分辨出二者的层次来——究竟是花香中带甜,还是枣香中带甜,这真是极欲在后几冲当中极需要分个分明的事。
冷却后花香散了,枣香便清晰了,甜、柔、像颗蒸熟的红枣似的,又软糯、又香甜。
像是冬天用红绿丝洒面现蒸出来的一碗芋泥,那香,那柔,食指大动却是轻的,好吃得连碗都要吞下去。
汤色在加深,呈现出淡黄色的色泽,汤中晶莹依旧,闪烁依旧——这高山白茶丰厚的白毫实在是太顽皮了。
汤水更稠滑了一些,水中的浆感和饱满度更加强了一些。
茶汤中的香气,仍是竹叶香和粽叶香为主,枣香隐约其中,像是蛋糕中间夹的那层果浆,隐隐一层,却芬芳不断。
这一冲的汤水,不似上一冲那般与荒野冬片极似度那么高了,这汤中多了清盈的枣香,更温婉,也更接地气。
是俗世眼里的那抹暖香,是心中的那颗朱砂痣。
第三冲:
这一冲的盖香,特别纷纭复杂,一揭盖,便有花香、有枣香、有药香、有竹叶香,还有轻微的陈香,迷离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乱花渐欲迷人眼。
而当盖子微凉,香气阵营又发生了变化,清香都散发了,唯留药香,开足火力,全面占领阵地,一统天下。
再过一会儿,盖子全凉透的时候,枣香浮了上来,直至终场,它都是这一冲盖香的王者,甜、香、馥、深,极力在彰显着它身为秋寿眉的实力与雄心。
秋寿眉饼就是这个味,它年轻的时候,是甜花香的天下,它老了之后,是枣香的天下。
这一脉相承,倒是无懈可击。
由于更多内质的释放,汤色变成了浅蜜蜡色,晶莹依旧,却浑厚初升。
汤中有小气泡,凝结其中,氤氲不肯散去,这是汤水稠滑,内质丰富的最有力证明。
啜一口茶汤,还没用力,汤水便滑下了喉咙,细滑、顺滑度,堪称“老白茶”中的表率,亦可成为“老白茶”中的标杆:无此稠滑者,不能称作“老白茶”。
稠、滑、香、浓,锦幄初温,正是醉人。
......
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写了三冲。
茶叶还有非常多的丰腴内质等待释放,余下的就留给列位看官喝过之后去补齐了。
泡十五冲肯定没有问题。
接下去还能再煮两壶300毫升的茶汤。
方才尽释能量,功成身退。
【尾声】
前几天去盘山上的仓库,惊讶地发现,老白茶饼们,陆续都售罄了。
留下来的最老的一批白茶饼中,含香,算是能排得上号的“老字辈”了。
感慨时间如白驹过隙之际,不得不把这批于村姑陈和李麻花有特殊意义的茶,拿出来,上架。
《含香》,是我们于微时咬牙存下来的一批白茶饼。
那时候能力有限,能存下来的茶,数量并不多,却片片都是心血所铸。
那是节衣缩食省下来的嫁妆,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比拟。
故此,恳请列位看官,善待之。
如果并不是特别认可我们家的口味和我们家老白茶的风味,就请不要下手了。
如《含香》这般的老白茶,于我们而言,是挚友,是亲人。
不希望它所托非人,得到贾迎春那般的遭遇。
请善待之。
村姑陈、李麻花拱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