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4 作者:admin 阅读( 79)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制造时由闷黄工序形成黄汤黄叶的茶。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但在揉捻前或揉捻后,或在初干前或初干后进行闷黄。根据所用鲜叶原料的嫩度和大小分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主产与四川、安徽、湖南、浙江、广东、湖北等省。
今天小壶仙带你了解中国的黄茶品种都有哪些!
产于黄茶之乡湖南岳阳,是洞庭湖君山岛的针形黄芽茶的一种。清代君山茶已有“尖茶”和“蔸茶”之分,采回芽叶之后,将芽头摘下制成尖茶纳作贡品,称“贡尖”,留下来的称为“贡蔸”。冲泡时,开始芽头冲向水面,悬空挂立,徐徐下降于杯底如金枪林立,又似群笋出土,间或有的芽头从杯底又升至水面,有起有落,十分悦目。有的芽头包芽之叶略有张口,其间夹有一晶莹气泡,恰似“雀舌含珠”。汤色杏黄明净,香气清鲜,滋味甜和鲜爽。
产于四川名山蒙山区域的扁直形黄芽茶。蒙山产茶始于西汉,盛于唐,唐僖宗中和年间入贡为全国之最。采摘色黄绿而肥壮的单芽,经摊晾、杀青、焖黄、整形提亳、烘焙干燥制成。形状扁直,芽匀整齐,鲜嫩显毫,汤色黄绿明亮,甘香浓郁。
主产安徽霍山大别山腹地大化坪、上和街、姚家畈、太阳河一带的直条形黄芽茶、以大化坪的金鸡坞、金山,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所产最佳。为安徽历史第一茶。谷雨前三天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十初展,经炒茶、做形、初烘、摊凉、复烘、摊凉、足焙制成。分一至三级。形似雀舌,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香气鲜爽,有栗香,滋味醇厚,叶底嫩黄。
产于湖南宁乡沩山乡的沩山、沩泽、八泽等村的朵形黄小茶。沩山唐代即产茶。清明后七天采摘一芽二叶,经杀青、闷黄、揉捻、烘焙、熏烟制成。芽叶微卷,呈自然开展的兰花状,白毫显露,茶色黄润,烟香扑鼻,汤色杏黄明净,烟香显,茶香浓,滋味醇爽,叶底黄亮成朵。
产于湖南岳阳康王乡北港的黄小茶。清明后五六天,采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锅揉、拍汗、复炒复揉、烘干制成。紧细显毫,色泽金黄,汤色黄亮,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爽,叶底嫩黄明亮。
亦称“鹿苑毛尖”、“鹿苑茶”。产于湖北远安鹿苑寺一带的条形黃小茶。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远安产茶的记载。清乾隆年间被选为贡茶。采摘一芽一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制成。分特级、一级、二级。条索呈环状,色泽金黄,白毫显露,汤色绿黄明亮,清香,滋味醇厚甘凉,叶底嫩黄匀整。
亦称“平阳黄汤”。主产浙江温州的平阳、苍南、泰顺等地的条形黄小茶。历史上以平阳产量最多,故名。泰顺出产的又称“泰顺黄汤”。清乾隆、嘉庆年间温州地区已产黄汤茶。经杀青、揉捻、闷堆、干燥制成。色黄、汤黄、叶底黄。
产于安徽霍山金赛的条形黄大茶。本品种系采摘一芽四五叶,经炒茶(杀青和揉捻)、初烘、堆积、烘焙(拉毛火、拉老火)制成。分三级6等。梗壮叶肥,梗叶相连,大枝大杆,弯曲带钩,色泽油润,呈古铜色;汤色深黄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高爽焦香。
产于广东台山、新会的条形黄大茶。经杀青、揉条、搓团、包焖、干燥制成。不分级。条索紧结,色泽黑褐,火工较高,汤色黄明,滋味浓醇带焦香。
主产广东韶关、肇庆、佛山、湛江等地的长条形黄大茶。研制于20世纪60年代。采摘云南大叶等大叶种鲜叶一芽三四叶,经轻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肥壮紧卷,显毫,叶张完整有毫尖,青润带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绿。
","content_hash":"781f8b2b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茶道小壶仙】每天介绍最专业的茶叶知识,分享传统的饮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