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1 作者:admin 阅读( 4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这几天,因一场叫“卢碧”的台风,福州持续降雨。
昨天傍晚刚到楼下打算支开伞,结果碰到个熟人,开口就说,“早啊!”
等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时,尴尬得在风中凌乱。
这种脱口而出的口误,最容易闹笑话。
平时生活里,偶尔几次一时口误,在所难免。
但要是将别人脱口而出的口误奉为经典,口口相传,那简直成了大写的尴尬!
以大红袍为例,很多茶掌柜在向客人介绍时,喜欢动用下面这番话。
“武夷岩茶大红袍加工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
这番话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平时都有听过或看过。
虽然它的出处不可考,但麻花猜测,这显然是一时口快的结果。
要不然,但凡对岩茶有所涉略的人,不会如此简单粗暴地定义大红袍。
《2》
听说,大红袍的加工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且慢,这番话的逻辑漏洞明显。
只需一句话,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反驳效果。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加工过程里有焙火,而绿茶和红茶它们在做茶时总不能也焙火吧?
话说到这,有人或许要质疑:
“六大茶类是按发酵程度分的,绿茶不发酵,红茶全发酵,而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青茶),它是半发酵。
单从发酵程度看,半发酵的大红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有何不妥?”
从字面来说,这的确如此。
茶圈里,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一说,口口相传,深孚人心,由来已久。
但大家有所不知,严格较真来看,茶叶发酵一说本身就不严谨。
何为发酵?
据查证,发酵是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有微生物的参与,才能叫发酵。
比如酿酒时要加入酒曲,酿醋时要加入醋酸菌,揉面团时得加酵母菌……
但纵观茶叶的制作,除了部分发金花的黑茶和经过专门渥堆的熟普外,绝大部分的制茶发酵,只能叫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3》
六大茶类里,该如何理解绿茶、红茶、大红袍的发酵?
结合上文内容。绿茶不发酵,红茶全发酵,大红袍半发酵一说,统统是错的。
因为这些茶叶在加工时,统统没有微生物的参与,何来发酵一说?
准确理解起来,茶叶里的“发酵”,非彼发酵。
绿茶在加工时,要及时将茶青鲜叶杀青,利用高温抑制茶多酚的氧化。
从而,才能保留最接近新鲜树叶的色泽与风味。
据常年看龙井炒青的杭州朋友说,在他的理解里,绿茶杀青好比是大火快炒出来的青菜,出锅端上桌后还能保留翠绿色泽。
因为绿茶的杀青讲究快狠准,内质还来不及氧化。所以大致上说,绿茶是不氧化茶。
而红茶的加工,与绿茶反其道而行。
据说,最早诞生出来的红茶来自一次没有及时将绿茶杀青,然后无心插柳的产物。
红茶的茶青采下后,要先萎凋,再揉捻。
揉捻时,好比是揉面团那样,植物细胞揉碎,发生破壁,内质部分析出。
此时,借助温暖湿润的外界环境,能让茶多酚被多酚氧化酶充分氧化。
这就好比,将苹果打成水果泥后,没一会就氧化褐变那样。
因此,红茶被归类为全氧化茶。
最后再来看大红袍,大部分情况下将大红袍介绍成半发酵也好,半氧化也罢,这都是不准确的。
因为,大红袍不可能是红茶氧化到一半的茶!
事实上,大红袍的发酵(氧化)程度,各家做出来的都有不同。
冷做青,轻发酵做出来的大红袍。
不论是干茶还是汤色,都有些接近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绿绿的,没怎么氧化。
而现在,也有部分故意做熟的大红袍。
重发酵,轻焙火,喝起来有着股怪异的“红茶味”!
茶圈当中,有不少白纸型的新手,容易将大红袍误认为是红茶。
这背后,或多或少都离不开,“红茶味”大红袍的推波助澜!
《4》
大红袍的半发酵,红茶的全发酵,是非常笼统粗略的划分。
以红茶的加工为例,鲜少有红茶能达到百分百的氧化。
要知道,测定红茶的氧化程度,操作方式大致如下:
首先,从茶青鲜叶内,测定出茶多酚的占比。
其次,从红茶成品内,再测出茶多酚的余量。
最后,经过一番运算,得出最终的氧化程度。
从理论上谈制茶,红茶经过了充分氧化。
但从实际制茶过程看,红茶的氧化程度可以说,从20%、30%、40%、50%、60%、70%、80%、90%不等。
(注:这里提到的数值,仅是估算。)
正是因为氧化程度跨越极大的缘故,所以我们平常在观察红茶汤色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奇观。
有的红茶,汤色偏浅,呈现金黄色,甚至浅黄色。
而有的红茶,氧化程度较充分,茶红素、茶褐素含量高,汤色呈现深红、暗红色。
可见,将20%和80%氧化程度的红茶统统归入为全氧化茶,本身就不严谨!
要知道,不少红茶的氧化程度, 可能比大红袍的氧化还不如。
所以,再回过头看。
所谓大红袍的加工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这简直太扯了!
《5》
大红袍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
请原谅麻花在看到这句话时,忍不住就笑了。
因为,大红袍就是大红袍,而不是其他茶。
要是说,一款大红袍带有红茶或绿茶风味。
那么,它肯定是问题茶。
早已经,麻花在介绍轻火岩茶时,有提到一点。
轻火岩茶的叶底里,三红七绿痕迹明显。
这是因为,做青程度适中的岩茶,叶片会有绿叶红镶边痕迹。
当它们只经历轻焙火,叶底尚未彻底转色时,能够看出它们的本色。
但是最近,这番话麻花已经不好意思提了。
原因是,现在有很多岩茶,三红七绿不是做得很标准。
大多数是,五红五绿。
通常你将这种岩茶买回去,剪开泡袋一看,干茶条索颜色比较均匀,看上去像是中火。
但开汤后,它们彻底露出原形,原来它们顶多算走水焙两次的产物,叶片里没有半点吃火痕迹。
但这种茶,很多外行会喜欢。
因为它的条索紧结,还不花杂。
殊不知,这并非是焙火到位的标志,而是用人为加重发酵,将叶片颜色做均匀的一招遮掩术!
依我看,这种压根没怎么焙火,而且还故意加重发酵的岩茶。
它不应该叫大红袍,叫成红茶,反而更名副其实!
反过来看,要是说,从大红袍身上能喝出绿茶的清香。
这一点,更值得大家警惕。
要知道,前不久我们刚写过,所谓“清香型大红袍”的大瓜。
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翻开前面的文章,温故知新。
简单回顾就是,大红袍根本没有清香、浓香之分。而是按焙火程度,分轻火、中火、足火!
《6》
治学,应当要严谨。
从发酵与氧化的混用。
到不管一款红茶发酵程度是几成,统统归入全发酵茶行列。
这背后只能让人感慨一个字,乱!
虽然说,藏在茶叶背后的化学知识,晦涩难懂。
但是,还是请茶友们多牢记一点。
不同的茶叶加工,历来要求复杂。
参差百态,不尽相同。
不可能存在说,在红茶与绿茶之间取个中间值,就能得出大红袍!
武夷岩茶的大红袍很难喝懂?这次,我们让你感受五款大红袍的风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