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茶具 > 陶瓷茶具 >白瓷盖碗VS白瓷壶,谁才是春节泡茶待客的最佳茶具?答案来了

白瓷盖碗VS白瓷壶,谁才是春节泡茶待客的最佳茶具?答案来了

发布时间:2022/04/12 作者:admin 阅读( 5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早几年,有位北方茶友留言。


“现在打开柜子,发现自己平常喝的都是福建茶。”


“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福鼎白茶、还有早前别人送来的铁观音……”


看完留言,麻花的脸上,迅速露出了来自茶乡人民的自豪微笑。


并且脑海里快速闪现一句带有赵本山风格的经典台词。


“那是,咱们福建的茶,可是杠杠滴。”


话说回来,我们福建从南到北,再从东到西。


一路数过去,名茶无数。


以至于,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在说,福建人的茶龄普遍都不会浅。


因为基本上打娘胎开始,就有积攒喝茶阅历!哈哈哈哈。


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也刚好说明,作为福建人,平日随手泡一杯茶喝,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但前不久,居然收到一位老友的咨询。


她问我,泡岩茶能用白瓷壶吗?


麻花一听,差点急了。


作为一个被茶水浇灌长大的地瓜腔福建人,你居然还没用惯盖碗?!


结果她回了句,事出有因。


接着就发来一张图,晒起了她新做的美甲。


只见骨肉匀停的一双嫩手,十指纤纤,指甲盖上还贴了萌萌的小虎爪。


这也太臭美了吧!


“这你也看到了,我这次做的指甲太长,盖碗泡茶端不稳碗,想着能不能换白瓷壶泡,过年还想着秀一手,用新买的茶具泡茶给长辈喝呢……”


讲真,从卫生角度看,泡茶不建议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同时在冲泡武夷岩茶时,白瓷盖碗才是标配茶具。


即便换了相同材质的白瓷壶,但在泡茶时,瓷壶还是有很多地方难以超越盖碗!


《2》


第一,瓷壶投茶多有不便。


去年在景德镇时,囤了一组茶器。


里面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壶。


柴烧的、粗陶的、白瓷的,统统都有。


这批茶器平日放在柜子里,落灰已久。


要不是朋友的提问,一时半会间,还真没想起。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茶具。


为此,挑了个此前从未出镜的,釉色素净的龙蛋白瓷壶试着泡茶。


在它一旁,放了平日惯用的标准盖碗,作为参照物。


放在一块后不难看出,那个瓷壶的壶口,实在太窄。


选这样的壶型泡岩茶,光是投茶就是一大难关!


岩茶的干茶毕竟是条索状的,遇到老丛水仙、老丛铁罗汉之类的,条索还会偏粗犷些,不像颗粒状的清香型铁观音。


投茶入壶时,多有不便。


要么是碰碎部分条索。


要么是洒出部分干茶。


怪不得,过去那些爱用壶来泡茶的朋友,家里要准备茶漏。


为的正是解决这一投茶难题。


提到茶漏,顺便再提一个茶具冷知识。


茶漏不等于茶滤,茶漏造型更接近漏斗,用于窄口壶的投茶。


而茶滤自带滤网,作用是过滤碎茶。


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大家在打字时,可千万别再打错了。


《3》


第二,窄口瓷壶仅限定点注水。


窄口的壶,除了会给投茶过程带来麻烦外,连注水也是一大难题。


提起烧水壶,正准备往下倒水时。


得提前瞄准,手不能抖。


万一不小心,将热水洒了出来,那就不妥了。


同时,因壶口太窄,注水时仅限定点注水。


不能打圈,不能环壁,不能第一时间内快速将干茶润湿。


若壶内的岩茶,没能在壶内顺利打圈、旋转一番。


那么,部分没沾到水的干燥条索,会顺势上浮。


这点不比盖碗。


至少,标准倒钟器型的盖碗,碗口开阔。


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而碗口大的盖碗,容纳性更强,不但能包容条索相对粗大一些的老丛水仙。


还更便于注水动作施展。


提壶注水时,沿着干茶上方,均匀打圈注水,方便得很!


《4》


第三,白瓷壶泡岩茶闻不了盖香。


泡工夫茶时,闻香是常有的环节。


盖碗泡岩茶,可在烫壶温杯后轻摇干茶,闻被热气氤氲而出的干茶香。


快速倒出茶汤后,能趁热揭盖闻香。


闻过盖碗香,倒出茶汤,将茶水分入小茶杯内,细啜感受汤中的落水香。


将品茗杯内的茶汤喝到底后,凑近鼻端,低嗅挂壁香。


最后,等一泡茶喝到尾声,可以打开盖,在观察叶底的同时,顺道闻一闻叶底残留的余香。


而用茶壶泡茶,除了能感受挂壁香和落水香外,其余的闻香体验渠道,几乎是统统不开放。


首先,没几人会特意打开壶盖,特意闻盖香吧。


盖碗的盖,造型类似蒙古包的穹顶,能最大限度拦截上扬的茶香。


而茶壶的盖,壶口窄,配套的盖自然也小,能附着到的香气极为有限。


其次,龙胆型白瓷壶,不便闻干茶。


因为壶型是细高的,不像盖碗那么矮平。


打开盖,凑近去闻。


闻到的寥寥数点茶香,着实差了点意思。


最后,茶壶不便观察叶底和闻香。


将岩茶条索投入其中后,里面几乎是“黑懵懵”的,啥也看不清。


经过数次沸水冲刷洗礼,条索逐渐泡开舒展后,通过窄口去看叶底,堪比是偷窥视角,看不清楚叶底情况就算了,连闻香体验感也很欠缺。


《5》


第四,瓷壶出汤不如盖碗利落。


过春节,北方人爱吃饺子。


同时,也留下一句歇后语,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用茶壶泡岩茶,亦同理。


部分壶嘴偏窄,身材娇小的茶壶,更易出汤不畅。


稍不留神, 壶嘴被泡开的茶叶堵塞, 就会造成交通大堵塞。


即便能确保通行,茶水在通过细窄、细长的壶嘴时,会呈现柱状式倒出。


涓涓细流,缓缓而出。


若想将大部分茶水倒出,用时较慢,上手试了试,发现起码要10多秒。


更别说,位于壶底的茶水,难以沥干了。


而盖碗出汤不同。


盖碗的盖和碗,是分离式的。


倒出茶汤时,借助合盖产生的缝隙,倾泻而出。


茶汤流出的过程,堪比飞瀑直泻,酣畅淋漓,短短数秒内,便能倒出大量茶水。


而底部的茶汤,只要稍稍倾一些手腕,重复一两遍出汤动作,便能做到滴汤不剩!


《6》


林林总总归结下来,白瓷壶泡茶,没有盖碗省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外,一把壶,不论它的壶型如何?壶嘴是宽是窄?


因为卫生死角多,茶壶内壁基本碰不着,洗起来非常麻烦。


每次用完若不能及时清洗,用久之后,内壁罅隙处容易堆积脏垢。


再加上,泡袋包装的岩茶,通常是包成8克一泡。


8克岩茶,配套110毫升标准盖碗,正好适合。


而换成茶壶后,还得重新再去摸索,何为完美的茶水比例。


继而,再去转换投茶量。


一来二去,颇为折腾。


最后,茶壶在沥干茶汤、观察叶底等方面,实用性有限。


SO,综上所述,泡岩茶,还得是盖碗好用!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茶友来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这要从岩茶的火功说起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content_hash":"04be68a7

点击排行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