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作者:admin 阅读( 6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收到朋友寄来的土蜂蜜。
假蜂蜜,太甜,甜到发齁的地步,简直是无脑;
真蜂蜜,微甜,刚一入口便有一股植物的清气冲过来,一般人甚至闻不惯。
蜜蜂作为“甜”的制造者,采百花而酿甜蜜,辛勤劳苦,为的是未雨绸缪,给自己储备着。
哪想到被聪明的人类夺了去,真真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啊。
不过想来,蜜蜂那么勤劳,孜孜不倦地酿了太多蜜,假若人类不吃,它们自己怕也是吃不完的吧。
原以为这个世上,最美好的甜,来自蜂蜜。
直到后来,喝过了白茶。
汤水里的白毫密密麻麻,盛在杯子里的茶汤,颤微微地抖动着,入口稠滑醇和,鲜甜爽口。
冬天喝一杯,胃里妥帖舒豁。
想起曾经有茶友问:六大茶类里,白茶喝起来是最甜的吗?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2》
六大茶类中,红茶才讲究甜度。
许多茶客都发现,红茶的甜味比其它茶类要来得更明显。
往往是入口即甜,又香又甜。
尤其是高端的红茶,比如正山小种、金骏眉。
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茶叶的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故使得体内积累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再加上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也就比普通的红茶喝起来更鲜爽,更清甜,更空灵,更有内容。
其实,红茶之所以喝起来觉得甜,那是因为茶叶中的糖类和茶氨酸。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茶叶发酵的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
茶多酚减少,并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
故而,红茶香甜味醇的特征更加突出。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在红茶的审评术语中,用来描述香气和滋味的词语中,常常看到与“甜”有关的字眼。
比如焦糖香,指的是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又比如,甜和,指的是汤水甘甜醇和。
此外,还有甜爽、甜醇、甜浓、鲜甜……
这么多与甜有关的词语,代表了红茶的标准里,关于甜度的要求。
论甜味,微发酵茶的白茶自然是比不过红茶。
不论是在国标中,还是审评指标里,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没有关于甜度的要求。
白茶的特点,用鲜、香、醇、爽、香、清、甘、活,这八个字便可以高度总结。
优质的白茶,清鲜空灵,香气落水,醇厚饱满,爽口不腻。
处处都体现了产区环境好,以及简朴工艺所保留下的原汁原味。
所以,比起甜来说,白茶更注重鲜爽感。
《3》
但白茶真的和“甜”无关吗?
也不是。
香清甘活里的“甘”,跟“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看,甜不就是由“舌”和“甘”组成的,怎么能脱得了关系?
但是,白茶又不像红茶那样入口即甜,而是另外一种感觉。
相信很多茶客都听过一个词,叫回甘。
在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对回甘的解释是: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然而个人认为,区区几个字,把回甘写得太简单,太单调了。
其实,回甘是一种舌头特有的感觉。
当把白茶的茶汤咽下去以后,嘴里便涌出了大量的唾液,像小清水一样回荡在口腔里,这便是平日所说的生津感。
伴随着生津,喉咙深处还涌现了甜丝丝的味道,那种感觉美妙至极。
按照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回甘产生的原理,是汤水中的某些物质与口腔唾液中蛋白酶结合后,形成了一层分子膜。
因为有了这层膜,短暂隔绝了舌面和茶汤的接触。
而在短短数秒后,分子膜又迅速破裂,味蕾被重新唤醒,于是便能重新感受到茶汤里的清甜感,并且更加强烈。
但也有人说,回甘是苦尽甘来。
这种说法,显然不对。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刚刚喝下了一杯很苦的中药,即便再去喝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也会觉得清甜无比。
实际上,所谓的“苦尽甘来”,只是一种味觉上的反差,而非真正的回甘。
这就跟井水一样,我们会觉得井水冬暖夏凉,但其实是外界的温度在变化,而井水的温度一直都没有变。
从另一方面来说,回甘的产生,是由好茶当中丰厚的营养物质所形成的。
没有回甘,或是回甘很弱、微乎其微的茶,基本可以判定,它的品质堪忧。
有的白茶喝起来甜,但不能代表品质好,唯有回甘持久的白茶,才是优质的象征。
所以,如果把这种美妙的感觉称为“甜”,那可就太普通了。
回甘,才真正能恰到好处的形态它。
就像甘草,之所以叫甘草,必然有它的道理,如果改名为“甜草”,是不是觉得哪里怪怪的?
《4》
当然,有的白茶既有甜味,也有回甘。
很多茶客表示自己在喝2020白牡丹的时候,感受到了很强烈的甜味,宛如冰糖甜。
的确,我们自己喝的时候,也深有同感。
想来是因为那年的气候特殊,2019年的冬季,太姥山高山茶园经历了干旱。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曾下过雨,幸好山间的云雾缭绕,即使为茶树补充了足够的水分。
到了2020春茶季,茶树们又经历了倒春寒。
民间有句话说,“霜打的蔬菜分外甜”,白茶也一样。
经历了前一年冬天的干旱,又经历了采摘时候的倒春寒,它体内呈现甜味物质的含量,便大大增加。
于是乎,这些物质在冲泡的时候,大量释放到茶汤里。
还来不及等到回甘出现,便直接在茶汤入口后便崭露头角,成为了入口即甜。
距今为止,2020白牡丹已经足足陈化了快2年。
在冲泡时,感受到了更浓郁的花香,更稠滑的茶汤,更有韵致的风味。
揭盖闻香时,盖上草药香、花香、毫香,层次丰富。
汤水鲜活娇嫩,又极富浆感,仿佛在喝一杯加了花蜜的嫩豆花。
这细滑的汤水,因为内质充沛,所以极有嚼劲,沉甸甸地落在舌面上。
肉眼可见的小气泡,在茶汤表面凝而不散,映衬着洁白素雅的品茗杯,漂亮极了。
入口的甜,以及回甘一同泛起,荡漾着层层叠叠的花香,充盈在口腔的各个角落,连呼吸都舒爽畅快。
回甘里不仅花香充沛,而且清凉感十足。
这样一杯又香,又鲜,又甜的茶汤,蕴含了太多太多的养分,体验感无比美好。
《5》
白茶入口即甜的案例,不算常见。
大多数的白茶,还是讲究回甘,讲究生津感的。
茶叶的品质,以及内质的多少,决定了回甘的持久性。
虽然有些茶喝起来,香气滋味都不差,但汤水薄,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了就完了,没有出彩的地方。
喝这样的茶,总觉得少了些回味,略显遗憾。
不过,每个人的味觉敏感度不同,或许对回甘的感知也不同。
即便回甘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唯一标准,但回甘的强度和持久性,的确可以当成标准之一。
很多茶客喜欢喝茶,正是喜欢这种富有层次的变化。
宛如一场好戏谢幕后,依旧令人回味无穷。
什么样的茶才有回甘?白茶、岩茶、红茶,都是越苦回甘越强烈吗?
白茶的回甘,是因为“苦尽甘来”?经验丰富的老茶客一语道破玄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