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8 作者:admin 阅读( 3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刻板印象,好听点的说法叫经验。
而难听点的说法,就是贴标签、阶级分类。
比如,封建时代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自古以来便有之。
到了如今,依然有人认为,女人不用读太多书,也不需要自己的事业,在家相夫教子才是实实在在的。
又比如,女性在无形之中,一直被“保守”捆绑着。
但凡穿得清凉一些,个性一些,就会被舆论和众人的话语淹没。
所谓的穿衣自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其实,但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男女平等。
只因为,刻板印象太深,太沉重。
不可否认,它有它存在的道理,可以节省认知成本,但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以偏概全的情况,成了那块阻挡在我们和事实之间的白布。
一般来说,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有刻板印象。
而茶叶虽然不会说话,但可想而知,它们也不希望被束缚。
前阵子,有人问:“为什么白茶喝起来是甜的?不是说不苦不涩非好茶吗?难道是假的?”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时,总忍不住起一把怒火,却无处烧。
《2》
曾经,有茶友说自己买到了一款喝起来很苦涩的白茶。
找到了茶掌柜询问,而对方的回答竟然是,“不苦不涩不是好茶!”
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莫名有种熟悉感?
相信不管是老茶客,还是新茶友,对这句话肯定都不陌生。
尤其是当以往喝到过苦涩度很高的茶叶时,经常会得到茶掌柜的这种解释。
久而久之,“不苦不涩非好茶”的说法,渐渐在茶圈中传开了。
但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一个谬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我们反过来想,又苦又涩的东西,一定就是好茶吗?
莲子心够苦吧?柿子皮够涩吧?难道莲子心+柿子皮泡出来的水,就是好茶了?它们连茶都不是,自然算不上好茶。
再说到,苦味和涩味,的确是茶叶的基本滋味之一。
而形成苦涩感的原因,在于茶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一款优质的白茶,内含物质中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比例,是恰到好处的。
茶氨酸丰富,茶多酚适中,咖啡碱偏少,如此一来,才能造就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
但是,导致白茶苦涩的原因也有很多。
第一,可能是因为原料粗老,由夏茶制成。
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而夏茶中往往含有过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制作完成后的成品茶,往往又苦又涩。
因此,优质的白茶常常在春茶季或秋茶季采摘,避开夏季最高温的时节。
第二,可能是因为粗制滥造,工艺不精。
白茶的制作虽然简朴,仅经过了萎凋和烘干,却也有诸多讲究。
在进行日光萎凋时,需要及时地将茶青薄摊薄晾,并且离地70公分左右。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避免鲜叶被闷坏之外,还可以让多余的水分更好地排出去,顺便带走大量的苦涩物质。
倘若萎凋不当,走水不畅,便会使苦涩物质大量保留下来。
可想而知,冲泡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
第三,可能是因为冲泡不当,投茶量过多或出汤太慢。
不正确的泡茶方式,也会导致茶汤太浓,毕竟一杯水中所能承受的物质含量有限。
如果超过了标准,咖啡碱和茶多酚释放过量,自然会造成汤水浓酽苦涩。
由此可见,又苦又涩的白茶,并非一件好事。
明明有鲜香醇爽,香清甘活的好茶可以喝,我们为什么要自讨苦吃,相信“不苦不涩非好茶”呢?
上个世纪的老黄历,早就该翻篇了!
《3》
为什么白茶喝起来是甜的?
手边,放着一杯才泡到第三冲的2021一级白牡丹。
下午最热的时候,呆在空调房里,喝上一杯热茶,发发汗。
随着热茶下肚,额头上开始冒出了细汗,而口腔里却弥漫着清冽的薄荷感,畅快通透。
一般来说,第三冲正是泡白茶的精华部分。
汤水中蕴含着悠长且深邃的花香,变化莫测,刚开始入口是七里香;
再尝一口,又成了缅因花的香;
最后,还牵扯出了丝丝夏天煮凉茶的清甜草药香。
茶汤才刚刚咽下,回甘来得快而迅猛。
花香与清甜感次第涌现,沾染了整个口腔,吐气如兰。
的确,喝优质白茶的时候,偶尔能够感受到入口即甜。
这来源于好白茶丰沛的养分,其中不乏呈甜味的物质,它们在沸水的冲泡下大量释放出来。
由于含量太多,因此在茶汤入口以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和口腔中的酶发生反应,从而生成大量的甜味物质。
所以,才一入口,就能感受到丝丝的甘甜。
但这股甜,并不简单,也并不单一。
它不像是喝蜂蜜水那样,一入口,便是满嘴的甜意,如果不小心放得太多了,还会有些腻。
白茶的甜,是清鲜,清甜,甜而不腻。
宛如三四月的春风,柔柔地吹拂在面庞上,那种温婉又不失魅力的性格,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白茶的甜,藏在回甘里。
当汤水滑下喉咙以后,白茶中的鲜甜感和生津感,会让舌面化身成为一个深山里的泉眼。
接着,从泉眼中开始源源不断地冒出清甜的泉水来。
那种感觉,和单纯的甜意不完全相同,它还往往伴随着丰富的香气,美妙至极。
故而,如果仅仅只用“甜”来形容它,就太屈才了。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赋予了其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回甘。
《4》
其实,喝白茶不应该纠结甜。
在六大茶类中,只有红茶才讲究甜度。
这一点,从红茶的感官审评术语中,也能清晰明了地看出来。
描述香气的术语,提到了鲜甜、高甜、甜和;
描述滋味的术语,提到了甜浓、鲜甜。
所以,红茶的“甜”,是有章可依的。
而我们的白茶呢?
优质的白茶,与其它茶类的不同之处,在于“鲜香醇爽”。
其中,鲜爽感排第一位。
白茶的鲜爽,是云雾缭绕的高山,那种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清泉石上流的静谧。
又像是脆生生地吃了一口新鲜采摘下来的青瓜,那股清鲜感,瞬间在嘴里蔓延开来,如刚刷完牙那般舒爽。
茶汤里的鲜爽感,来源于优质白茶内丰沛的内含物质,主力军是茶氨酸。
高山白茶之所以具有浓郁的鲜爽味,便是来自于它含有的强大的茶氨酸。
茶氨酸含量的高与低,是高山茶与平地茶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也是直接决定二者风味的关键所在。
但在多数情况下,喝茶经验尚浅的新茶友,很难喝懂茶氨酸的清醇与鲜爽。
有时候,甚至会把这种高级感至上的滋味,与“味寡淡”相联系起来。
实际上,也是受到了“不苦不涩非好茶”的影响。
由于喝茶口味早已习惯了浓酽苦涩,一下子喝鲜爽的白茶,的确会觉得很淡。
但是,白茶的魅力正在于此。
清莹的汤感,温柔的香气,已经开始渐渐被世人所接受。
正应了那句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只有懂白茶之人,才能喝得出来。
《5》
有的人,把标新立异称为“不合群”。
很多时候选择合群,是为了崇敬或效仿比自己强的人,在这个方面,选择合群并无不妥。
但合群,往往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立的,不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也不会被他人所左右。
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只是彼此的选择不同罢了。
就像六大茶类里的白茶,就是最不合群的那一个。
其它茶类都要杀青,而白茶不需要;
大多数茶类,都追求趁鲜喝,而白茶存老了反而更有韵味。
所以,拿其它茶类的标准约束白茶,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白茶甜,但不仅仅是甜。
它的甜,除了入口即甜,更重要的是回甘。
回甘里的悠长香气,迷人且隽永,才是好白茶。
桂花白茶、陈皮白茶、红枣白茶,给白茶多加点料,真的会更好吗?
长期储存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参照这2个细节,选出好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